APP下载

过敏原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的检测分析

2015-01-13区晓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过敏原过敏菌群

区晓毅

(广东省英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英德 513000)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反复难愈的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能出现呕吐、溢乳及消化系出血等消化系统症状[1],部分患儿还可发生呼吸道及皮肤症状。至今为止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2],诊断和治疗较困难,而病因不明反复腹泻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D 缺乏等并发症,还可能出现发育障碍及死亡[3-4]。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治,现对我院82例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共收治原因不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101例,其中男61例,女40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2.2±8.6)个月,排除炎症性肠病、腹型过敏性紫癜、肢端皮炎性肠病等有明确病因的腹泻,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儿,根据食物IgG 过敏原特异性检测结果是否阳性分为两组,82例阳性患儿为过敏组,19例阴性患儿为非过敏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检查方法 患儿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肠道菌群、便红细胞、便白细胞、便常规、便脂肪球、便潜血、食物过敏原IgG 抗体浓度、血清总IgE 水平、总蛋白、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含量等。牛奶、牛肉、猪肉、鸡肉、鳕鱼、蟹、虾、玉米、蛋清/黄、大米、蘑菇、大豆、西红柿、小麦14种食物IgG 过敏原特异性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BION ERICA 公司。

1.3 判定标准 根据试剂说明书将IgG 浓度分4级,0级<50 U/ml;+1级50~100 U/ml;+2级100~200U/ml;+3级>200U/ml;其中+1级、+2级、+3级为食物IgG 过敏原阳性[5]。肠道菌群正常范围为500~5 000/油镜,革兰氏阳性杆菌居多,未见酵母样菌;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为肠道菌群异常[6]。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营养不良患儿补充白蛋白,肠道菌群失调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等;过敏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调整,回避过敏食物3个月,接受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回避过敏食物3个月,6例人工喂养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均换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抗生素。

1.5 疗效判定 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1998年制订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判断标准补充意见评定疗效。显效:全身症状于治疗5d内消失,粪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有效:全身症状于治疗5d内明显改善,粪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好转;无效:全身症状在治疗5d后无改善甚至恶化[7]。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便红细胞、便白细胞、便常规、便脂肪球、便潜血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过敏组食物IgG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 <0.05)。1种、2种、3种、4种及以上食物IgG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10.98、63.41%及17.07%。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总蛋白、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过敏组食物过敏原IgG 抗体平均浓度为(5479±1280)mg/L,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 <0.001),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正常与异常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s)

组别 n IgG(mg/L)IgE(U/ml)总蛋白(g/L)白蛋白(g/L)血中性粒细胞(×109/L)8±1.57非过敏组 19 3126±1548 39.1±7.2 56.4±8.7 37.4±7.8 4.86±1.27 t过敏组 82 5479±1280 38.7±6.3 59.2±10.4 39.2±8.6 4.6 6.934 0.243 1.088 0.836 0.465 P<0.001 0.809 0.279 0.405 0.643

2.2 疗效比较 过敏组患儿治疗后显效42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91.46%,非过敏组总有效率为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食品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临床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肠道免疫和非免疫功能低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8-10]。研究表明,在小儿不明原因的腹泻中,食物过敏相关性腹泻占较大的比例[11]。食物变应原过敏途径一般是经胃肠道黏膜致敏的,也有个别患儿经皮肤或呼吸道暴露致敏[12]。学龄前儿童是致敏的高危人群,而我国目前对于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因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多数患儿得不到对症治疗,腹泻迁延不愈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症,对儿童的危害较大,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儿科医师应重视该病的诊断,尽快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13]。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82例有明确过敏原和19例原因不明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资料,从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显示,过敏组患儿除食物过敏原IgG 抗体平均浓度为(5479±1280)mg/L,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外,其它实验室相关指标如肠道菌群、便红细胞、便白细胞、便常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总IgE水平、总蛋白、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增加了诊断的难度。目前为止双盲口服食物激发试验仍是国内外公认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但在我国临床应用难度较大,原因是该试验必须要有应对低血压、休克等过敏反应的专业人员在场方可进行。

最新研究表明,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与食物过敏原IgG 有关[14-15]。我院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了14种食物IgG 过敏原特异性检查,101例患儿中82例 分 别 对1 种 至6 种 食 物 阳 性,其 中1 种、2 种、3种、4种及以上食物IgG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10.98%、63.41%及17.07%。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回避过敏食物3个月,治疗后效果显著,82例患儿总有效率达91.46%。

综上所述,大多数不明原因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原IgG 抗体敏感性较高,有利于临床明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后预后较好。

[1] 杨海军,孙梅.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83 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0):930-934.

[2] 韩晓华.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1):1613-1615.

[3] 赖乾坤.食物过敏与儿童腹痛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4):403-406.

[4] 王娟,孙梅.儿童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53例的临床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4):4043-4047.

[5] 黄兴民,顾一煌,陈大春,等.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3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90-292.

[6] 吕霜,杨燕,盛燕,等.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类文献的相关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9):657-659.

[7] 左晓峰.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散、丙种球蛋白三联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2):21-23.

[8] 杜红星,刘萍萍.利巴韦林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417,1419.

[9] 杨宏,曹廷容,雷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5):485-486.

[10] 许丹彦.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80 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16.

[11] 唐慧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1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51-52.

[12] 陈元德.锌硒宝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7):6.

[13] 王玉环,黄瑛.儿童慢性腹泻61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4):356-361.

[14] 孙晓英,楼金玕.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121 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48.

[15] 许庆兰.小儿腹泻继发营养不良10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78.

猜你喜欢

过敏原过敏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过敏8问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远离季节性过敏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