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不能没有汉宣帝的名字

2015-01-08尚儒

新西部 2014年8期
关键词:汉宣帝张骞西汉

尚儒

汉代与丝绸之路关系最为密切的当然首推汉武帝。汉武帝时,张骞奉旨出使西域,使得张骞成为丝绸之路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人。但是巩固丝绸之路,第一位将丝绸之路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则是汉宣帝。藉此,杜陵便与丝绸之路有了密切的联系。

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养民是研究汉史与汉文化的专家,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后,韩养民即在报刊上撰文,阐述汉宣帝与丝绸之路的重要关系,他提出汉宣帝刘询应该是经营“丝路”第一人 。7月18日,韩养民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对汉宣帝的研究和见解。

首设“西域都护”

“我第一次去杜陵还是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带着去的。从那时候就开始研究汉宣帝了,以后差不多每年都要去几次。”70多岁的韩养民教授说起汉宣帝与杜陵如数家珍。

韩养民教授认为,汉代与丝绸之路关系最为密切的当然首推汉武帝。汉武帝时,张骞奉旨出使西域,使得张骞成为丝绸之路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人。但是巩固丝绸之路,第一位将丝绸之路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则是汉宣帝。“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郑吉传》中明确记载,‘汉之号班令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而郑吉为汉宣帝时的首任西域都护。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新疆等地已经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

韩养民在他的文章中指出,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大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西域又分为三十六国。这些国家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有乌孙、且弥、蒲类等,这里水草丰美,人们多半从事游牧业。在天山之南,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区域,又分为南道诸国和北道诸国。在塔里木河之北有疏勒、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车师(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等国,称为南道诸国。

韩养民介绍说,汉初,匈奴与汉时有争端。自从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至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日逐王降汉,匈奴失势,汉宣帝乃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都护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在西域首设都护府,这是对丝绸之路的一大贡献。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秩二千石。都护以下,设有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此时,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完全确立,汉对西域有权册封国王,颁赐官吏印绶,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说明,远在两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韩养民引经据典,思路清晰,行文与言谈间,体现出一位学者的严谨与求真风范。

韩养民还援引了今人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一书中有关西域都护的章节:“西汉王朝联络西域各少数民族反击匈奴,至汉宣帝时,始取得胜利,于是始有西域都护之设置。”据韩养民介绍,台湾著名史学家钱穆教授在《秦汉史》“汉之中兴”一章中也说,“丝路……是汉武武功,实至昭宣以后始得遂成也。”

再开西汉“中兴”盛世

韩养民不无遗憾地说,“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研究丝绸之路最容易忽视的人物就是汉宣帝。过去提起丝绸之路,国内学术界、文化界很少有人会关注汉宣帝。”他认为,这与汉宣帝的历史地位是极其不相符的。

在韩养民看来,汉宣帝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还是历史上少有的“亲民”皇帝。刘询虽贵为汉武帝曾孙、太子刘据之孙,但由于蒙受巫蛊之祸,自幼生活在民间,“出入三辅,喜游侠、斗鸡走狗”,知晓民间疾苦,吏治得失。刘询在18岁时,以阳武侯身份即皇帝位。“刘询即位,尽力改革弊政,重视吏治,平理刑狱,轻徭薄赋,时称中兴。”

韩养民认为,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西汉,我国许多传统节庆礼仪、风俗习惯,乃至朝廷制度,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或确立的。若论汉代皇帝的“政绩”,汉宣帝应该是汉武帝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中兴之主”。“这是班固在《汉书》里已经下过结论的。所谓‘昭、宣中兴便指的是昭帝与宣帝时期。”

关于杜陵,韩养民说,这个地方在古代就很有名气,也是一方风水宝地,出过不少名人,我们知道的汉代的苏武、唐代的杜甫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按照汉代的制度,帝陵旁还要修一座陵邑,今天三兆村一带就是当时的杜陵邑。当年这里是相当繁华的,有30多万人口,其中多数是富人和当官的。“别说那时,就是现在能超过30万人口的县城又有多少呢?”

“丝绸之路上不能没有汉宣帝的名字。”采访结束之际,韩养民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汉宣帝张骞西汉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西汉
西游新记7
救人一命最重要
张安世救人
人必其自爱
救人一命最重要
路温舒编蒲抄书
救人一命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