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2015-01-07贺金娥刘治民高春燕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生率儿童

贺金娥 刘治民 高春燕

学龄前儿童定义广泛没有明确的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未上小学大概6岁之前3岁之后的儿童为学龄前儿童[1]。由于此生长阶段儿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模仿性极强又未受教育,所以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等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儿童性格的塑造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性格方面如孤僻内向、孤独等,情绪方面如焦虑、恐惧、暴躁、易怒等,行为上常见有多动综合征等,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儿童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龋齿、牙齿排列异常等;家庭环境影响着儿童的发育状况、学习能力、情绪变化、身心健康等[2-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若不及时得到关注,不能减少其发生将会对儿童的身心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为了使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愿意配合研究的3~6岁的儿童400人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200人)和对照组(200人),试验组儿童男112人,女88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4.00±1.53)岁,其中父母离异的儿童有56人,父母2地分居的儿童有109人,单亲的儿童有23人,遗孤的儿童有12人;对照组儿童男92人,女108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4.00±1.88)岁,父母关系和睦,正常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无两地分居情况等。2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既往生活史、身体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CBCL、自制问卷及访谈、家庭环境量表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在专业的调查员陪同下,仔细观察儿童表现,根据儿童的行为完善CBCL儿童心理行为量表的表格,并对其家长进行采访并与之交流,且家长自行完成问卷调查,家庭环境量表的填写;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统计2组患者调查后的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并对2者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 2组儿童经过专业的问卷调查,及其数据分析,试验组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n(%)]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观察比较2组儿童心理行为方面,身心健康等情况的发生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试验组问题发生率(4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n(%)]

3 讨论

通过以上报告分析可知,家庭生活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巨大,家庭环境指导着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学龄前儿童具有高模仿能力这就体现在父母即家庭的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的心理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于儿童来说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不仅是儿童的依靠,更是儿童心灵的指导师,未完善儿童心理的健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家庭环境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关系友善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在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发生率小,仅有个别发生障碍的,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家庭环境不好的儿童有着各种各样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方面多变化,暴躁、焦虑、多疑、恐惧,性格发育不完善、缺乏自信、自负、太过自卑等问题,对儿童健康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如发育迟缓、厌食、挑食、缺乏营养、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牙齿的发育问题,3~6岁的学龄期儿童正处于替牙列期,此阶段儿童不能自主的保护好牙齿容易造成龋齿牙列排列不整齐等问题,作为父母应及时发现,对此期的问题予以干预治疗,这不仅对牙齿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重大影响[6-8]。因此家庭环境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发育,全社会应努力塑造家庭和睦,积极向上的和谐家庭风气,让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率(28.00%),试验组(49.00%)综合影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家庭环境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应注意维护家庭环境的友善和睦,努力营造一个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1] 顾莉萍,陈昂,邓成,等.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10):965-969.

[2] 何晓玲,顾莉萍,邓成,等.3-4岁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年龄、性别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59-262.

[3] 朱国伟,郭雯,王舒华,等.上海市徐汇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61-562.

[4] 钟宝亮,陈红辉,张建芳,等.武汉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3-838.

[5] 张春梅.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8):160-161.

[6] 叶春红,顾莉萍,李璟,等.中山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4):394-396.

[7] 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509-512.

[8] 叶春红,顾莉萍,李璟,等.中山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4):224-225.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发生率儿童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