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

2015-01-03杨延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融合信息化

杨延庆

(西安医学院 信息技术处,西安 710021)

1 引言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给课程教学拓宽了思路、知识面以及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能否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显著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能力素质,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内容

2.1 教学观念的融合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建设等相关领域出发,促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使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2 教学目标的融合

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方法、情感”,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教学目标之中的,通过对掌握的已有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处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感认知。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3 教学内容的融合

将课程教学中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是教学内容融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容重组和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为完成某一主题的教学,需要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资源的引入;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2.4 教学活动的融合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模式创新的工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3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方法策略

3.1 增强教学内容的呈现力

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动漫等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文字教学内容转变为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综合呈现的直观内容,从而全面生动地呈现教材中文字承载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内容更能直观、有效地被学生接受,同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较大程度上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3.2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

对于一些新兴行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传统教材滞后性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为学生提供最新知识,成为提高教材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尤其是借助学习平台容量大、可以随时更新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内容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有效弥补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

3.3 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长期以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建立了一种平台支持下的交互学习环境。在这种交互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监控学习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上,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组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术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2)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4)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5)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 结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它不仅能为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极大的帮助,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能为所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同时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学习新时空。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