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1-0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校企

宋 姣

(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长春 130033)

1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导理念不清晰,满足于就业率的提高。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偏重于“就业安置”,缺乏职业指导的理念,基本上是以把毕业生“送出去”为中心,注重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先就业,再择业”成为高校指导就业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也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选题。但这一做法,导致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成活率很低,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很快流失了,这让用人单位“很受伤”。对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就一味地把学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

(2)指导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但是,毕业生就业时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非集体号脉会诊。因此,针对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许多学生给出了“没什么用处”“没有针对性”,甚至“很无聊”之类的不甚客气的评价。

(3)就业指导内容更新缓慢,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求职技巧培训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不但内容过于单一、更新缓慢,而且培训形式也很单调。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上,还有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缺乏对学生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等各种因素的测评,没有“一对一”的人性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4)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专业教师欠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设置就业指导专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学习,科班人才极度匮乏。尽管现在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要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切实可行地开展就业指导实践。具体对策如下:

(1)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树立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理想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战略设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但我国的大学生基本在上大学之后才接触职业生涯规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要继续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合理的就业理念,掌握职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入到自己实际的职业发展管理中,结合内外部环境科学地决策职业发展路径,并进行有效管理及修正,从而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加强研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2)加强就业指导网站建设,拓展就业工作渠道。高校通过建立涵盖就业信息发布、法规制度、职业测试、网上指导、网上招聘、职业资源库等功能的就业指导网站,形成功能齐全的就业信息网络,提高信息化程度,培养大学生的自助服务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建设系统化的职业资源库,学校可以借助多方力量,针对每个专业尝试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源室和职业资源电子库。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网站、职业网站和学校职业资源库,了解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典型企业,在职业资源方面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更有效的实质性帮助。此外,网站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活动的视频下载,以便学生进行学习。

(3)深入开展团体及个体化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个性化明显,大会灌输式的就业指导难以针对个体特征差异解决个体问题。高校就业中心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举办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团体辅导,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中,选择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学历背景的老师,将其培养成为职业咨询师,或通过强化与本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合作等方式,开展个体咨询,解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与性格塑造、人际沟通与面试紧张、职业选择冲突与适应以及求职受挫与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困惑。

(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大学生社会实战平台。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学校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努力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将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就业工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4方的共赢。

(5)引入各方资源,充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拓宽渠道,引入各方资源,充实大学在就业指导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老师讲授就业指导课程,使专业教学与就业指导密切结合;邀请企业精英担任就业指导客座教授或讲师,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职业环境;邀请校友回校举办职场经验分享沙龙;购买专业咨询公司的个体咨询业务,优化学校就业指导个体咨询服务的形式及质量。通过全方位地挖掘可用资源,充分调动老师及社会人士的积极性,实现就业指导全员化,帮助学生树立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就业观念,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规范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随着就业理念的不断更新,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就业指导工作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现状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就业指导现状的对策,尽管探讨的内容尚浅,但希望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及毕业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相信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会逐渐得到改善,就业指导工作将会有更高的发展远景。

[1] 王素霞.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程峰.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理论广角,2014(3).

[3] 单晨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校企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