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的优势研究及发展建议

2015-01-03甘姗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公私公共部门基础设施

甘姗姗

(河海大学,南京 211100)

PPP模式的优势研究及发展建议

甘姗姗

(河海大学,南京 211100)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PPP模式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范围和程度,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PPP模式发展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PPP模式的进一步定义理解和对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分析,得出PPP模式管理运行成功的条件,并对我国发展PPP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PPP模式;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建议

1 PPP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本质内涵是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与私营部门合作进行融资。在表现形式上PPP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使民间资本加入到项目的运作中,不但减轻了财政部门在项目上资金投入的压力,而且使社会资本发挥了自身的效益和价值,获取利益。模式本身有着使合作双方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2)在模式中,政府将给予私营部门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将推动社会资本更加积极地流入政府项目。私营部门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政府部门的项目焕发活力。

(3)私营部门加入到建设中后,将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运用到操作中,可以使政府部门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 PPP模式的基本管理结构

PPP模式是建立在公私双方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原则上的融资模式。公私双方的合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政府部门负责建立特区经营权协议,设立公用事业项目,并为此公共项目提供相配套的建设环境及法律保障,而私人部门负责投入社会资本,完成建设过程并进行前期约定时间的运营,公私双方共同负责整个项目周期。

3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的优势

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量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项目引入PPP模式将会带来共赢的效果,比政府财政独自进行建设更加高效,便捷。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优势。具体如下:

(1)引入PPP模式可以帮助政府在早期确定融资项目,在项目初始完成项目风险分配。这将降低政府所要承担的风险。

(2)私营机构是以营利目的参与到政府的建设项目中的,这将实现项目的高效运营和维护,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价值。

(3)PPP模式中公私合作可以促进政府学习私人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和建设经验,这将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力和资源。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 PPP模式管理成功运行的条件

4.1 政府的支持

政府作为PPP模式的一大主体,在模式的运行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公共部门需要审核项目,选择合作方并做出一定的承诺。要完成这些步骤都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公共部门较高的公共管理能力,为私营企业加入公共项目的建设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和优惠政策。

4.2 必要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与效率相关,激励机制能够避免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项目常见问题的出现。激励机制中包括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例如支付工程款奖励措施,即若私营机构按时完工并且费用未超支,则奖励一定金额;若工期拖延,则公共部门用减少支付作为惩罚。若私营机构的建设成果质量等指标低于合同的规定,则公共部门有权以终止合同作为惩罚。

4.3 合理的分担风险

引入PPP模式的基础公共项目一般都是工期长,投资金额大,不确定因素多的巨型工程。 这就决定了PPP模式下的项目一般风险比较大。对于项目风险的分担应该合理,遵循公平分担的原则,即合作双方谁承担的风险多则收益大,但要量力而行。另外,还要注意风险的分配组合,遵循谁对其控制能力强则谁负责的原则,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4.4 支撑的机构与环境

(1)PPP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的法律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清晰的政策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2)合作双方要本着诚实守信和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谈判和订立合同。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应给予对方足够的利润空间,维护双方合理的收益。

(3)PPP模式的运作过程较专业,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专业化的人才需要具备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5 对我国发展PPP模式的建议

5.1 法治建设

我国目前对于PPP模式的法制建设效力较低,通常依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通知”制定“政策”来规范PPP模式的经营运行,其法律效力较低。由于这些政策并不完善,而且强制性不高,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无法依据法律来解决,以至于项目无法进行下去。因此,法制建设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5.2 机构建设

有关PPP模式具体操作过程的咨询机构的建设将有利于PPP模式进一步向专业化、程序化、高效化迈进。为此,我国财务部门可以下设专门的咨询管理部门,负责各行各业的公私合作的相关工作管理,为PPP模式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5.3 因地制宜

虽然PPP模式的本质内容是不变的,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政策和体制的不同,灵活地变换PPP模式各个环节的相关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达到融资的目的。

5.4 加强监管

PPP模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是否有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例如质量安全的监管、价格体系的监督等。

5.5 人才培养

PPP模式操作复杂,不仅需要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人才,还需要懂得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制定培养人才的方案计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考验。其中,选派人员进行深造学习和请专家学者进行员工培训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1]王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PPP模式的结构分析[J].中国投资,2004(7):110-113.

[2]纪彦军,雷飞伦.我国 PPP模式极其运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8):181-183.

[3]王雪青,喻刚,赵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PPP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146-148.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084

F283

A

1673-0194(2015)15-0151-02

2015-05-25

猜你喜欢

公私公共部门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非公担当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规范公私合作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