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划顶层组织结构发挥国企党的作用

2015-01-02徐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3期
关键词:负责制党委书记顶层

文| 徐嵩

谋划顶层组织结构发挥国企党的作用

文|徐嵩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政权经济基础中起支柱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伴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足进步,企业内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方式和渠道出现一定的滞后,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着眼,探讨如何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国企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政权经济基础中起支柱作用。在2014年8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就有近百家,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但伴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足进步,企业内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方式和渠道出现一定的滞后,表现在党建工作出现各种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着眼,探讨如何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国企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在此,归纳四个方面的不足:

某些企业和干部对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不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地位的高度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还存在“一手软、一手硬”,“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追究责任时必要”的现象,认为党建工作多理论化、教条化,少实效,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忽视党的建设,党建工作被弱化和边缘化。

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到位,滞后于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机制、工作任务、人员编制、配套经费等与单位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运行规则等还没有真正结合。有些单位虽然制度健全,但运行中的“两张皮”现象,“束之高阁”现象仍然存在,党建工作缺乏活力。

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能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但所起的作用还不充分,行使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职能不到位。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以及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途径。不让监督、怕监督、不敢监督、怕越权等现象依然存在。

国有企业中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相对稳定,但素质还不适应党建工作的需要。党务干部越来越少,选拔难、待遇不高,后继乏人,队伍不稳,特别是激励机制、交流晋升机制不到位,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

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也突显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现代企业董事会模式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不明晰,党的工作被弱化和边缘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行使党管干部职能缺乏有效途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当前主流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是党政分设、行政领导负责制模式,应当深化改革,转为由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模式,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解决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发挥途径。

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模式有如下优点。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符合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规律。设立董事会,实现企业决策层与经营层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党政分设实践,目前全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许多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已经从千万级的经济规模突破,进入上亿、数十亿的规模,如此大的经济规模,单个能力突出的行政领导人已经难以驾驭。发展起来的企业自身,也已经从强力上升期进入稳定扩张的企业发展阶段,这也要求企业决策层减少个人决策失误。

实行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模式保证了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党委书记任董事长,党组织与行政领导分别负责决策和经营管理,区分了二者在企业中的职责,保证了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减少了原有领导体制下二者职责交叉引起的矛盾。

要特别强调的是改变董事长任命人选的认识误区。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不是要求一定要用现任党委书记出任董事长,而是立足长远发展,从有能力的领导人选中选出党委书记来出任董事长。不能因为现任党委书记的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来否定这种模式。

党委决策机制与董事会决策的机制是一致的,都是实行投票表决制,保证了在重大问题上的科学民主决策,减少战略发展错误。

党中央一直强调的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在一些长期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国有企业中得不到有效落实。借助现代董事会制度对企业的决策机制的改革,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企业党组织从组织结构顶层介入企业管理,有效地解决关系到企业战略性、长远性的工作难题。

“以一流企业文化打造百年企业”,是许多国有企业共同的追求。但在原有体制下,企业文化大多归口于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时常受制于党政领导班子之间的和谐程度。一些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由于此类原因,最终只能从战略层面的全面建设,退化为战术层面的形象包装。而党组织成为企业最顶层的决策者时,企业文化建设能更好地从理念、制度、行为、形象多个层次得到推广的执行。

“党要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动力。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能够使企业党组织更好地着力于人才队伍不同层次,不同职业通道、不同年龄梯次的全局性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储备干部。改变原来由于储备不足,存在的“突击提拔、带病提拔”的问题。

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现状的反思

在国有企业中实行董事会制度早已经不是新观点,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事实证明,规范化的董事会制度正在保障着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建立董事会制度的企业中,行政色彩依然浓厚,决策方式只是由过去的“总经理拍板”转变成“董事长(党委书记)拍板”,还是一人说了算。原来存在的党政班子不和谐转变为董事会与经营层的矛盾。问题实质相同,只是换了包装。

这恰恰证明了原来决策机制过于集中、党政工作分离的影响深远,从反面促使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度的现代化改革。

我们的目的是在国有企业现代化、科学化的过程中,让我们企业中党的作用发挥与时俱进。如果简单地去争论企业内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先后、主从关系,就与本文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猜你喜欢

负责制党委书记顶层
司法厅党委书记落马搅动当地政坛
论新时代国企党委书记的新使命
加快顶层设计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司法改革中合议庭负责制——走出“形合实独”的困境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基于医院党委书记职责的思考
院长负责制下医院党务干部队伍作用初探
基于医院党委书记职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