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研究

2015-01-02刘艳艳

金融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核算行政

刘艳艳

(洛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随着2011年国家要求各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对社会公布“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全方位的监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其经营活动不牵扯生产成本、利润、税金等,绩效不容易量化,放松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极易导致政府部门的贪污腐败。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是改革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一、财政资金管理的侧重点

1.专项资金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一般是财政部的直接拨款,专门用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某一事项的使用上,具有专门的使用用途。覆盖范围广泛,涵盖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财政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监督财政资金是否按照其申报的标准使用在了专门的领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的重点,也是保证专项资金发挥效用的保障。

2.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范围,但其用途则是满足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我国政府实行了“收入两条线”的管理改革,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宏观调控力,但该项措施仍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制度的缺乏导致财政监管尚未完全到位。

3.国有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门,它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国家应急储备物资、接受捐赠取得的财产等等,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是保护国有财产不受侵害的必要途径。

二、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身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是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没有收入来源,因此不能向监督企业那样对事业单位收入、费用、成本等项目进行监督。这就决定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只能通过国家的财政拨款资金来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某些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未能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程序执行,部分管理者吃回亏、采购物资的质量差,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门,造成了事业单位疏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未能按照要求定期的清查,在报废和变卖的时候随意处置,不按国家规定进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存在即为严重的问题。

2.上级部门对资金监管存在漏洞

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逐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各单位推广运用开来。但是即使这样,财政部门等上级领导部门对各级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监管上仍存在一定的漏洞。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它负责根据国家的政策标准向各事业单位按时、按期的拨付财政资金,另一方面,隶属于自身的核算中心又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财政部的集分配和监督于一身的双重角色就意味着自己管自己,在对自己的管理上必然是得过且过,不会深究,这就使得资金的管理存在这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以

3.缺乏有效的财务预测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能否做好下一年度财政资金的预算工作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绩效。然而现实情况则是,重支出轻管理的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司空见惯,在资金的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各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时候采草了事,并不细致,预算的编制与实际相脱节,决算结果与预算指标相差悬殊,预算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预算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没有专门负责预算的科室,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常与其他的科室就编制问题产生一些矛盾;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被广泛的采用,极少有单位使用零基预算法,预算资金受以往各期影响较大,极不合理;预算中各科目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随意性强等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有待加强。

三、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内部原因

首先,在人才的选拔录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是通过省级、地级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进行选拔的,但是公务员选拔考试的笔试科目是行测,无法对参考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考场,考试制度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除此之外,走后门、找关系这种现象如今很常见,实际录取的会计人员往往学历低、会计知识欠缺、缺乏实际的经验。录取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其次是监管职能的不完善。在传统的监督体系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事业单位中一些资质老的会计人员和领导者的观念仍旧是过时的,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认为只用在使用之后核对一下数目即可,这也就意味着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大都采用的是事后核算,为了工作的简单,很少有财务部门进行事前预算、事中管理,缺乏了对资金的全程监督管控。最后,社会监督政府活动困难。我国目前仍是以政府为主导,由于社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社会公众很难及时的对政府的各方面进行监督,这也是目前财政资金监管严重困难、软弱无力的症结所在。

2.外部原因

首先,法律体制的尚不完善。财政支出使用的资金是所有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所以财政支出应当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笔的支出必须是为纳税人谋福利,但是由于我国的法治社会还未成熟,社会公众还难以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其次,财政收入的考核标准很难制定。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的组织,因此其收入的波动性比较大,如何考评、怎样考评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收入的来源大多是税收、罚款等,而在现实当中,其征收的随意性很大,有时领导人只要签字特批,该笔收入就可以免收,给财政带来极大的损失。最后,在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管理上缺乏强有力的约束。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使用上随意性比较大,监管制度上存在漏洞,财政资金使用预算编制的不科学,预算执行的效率低,这就给财政资金的支出方面带来的较多的问题。比如,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提高各项支出的标准;非法挪用财政资金用于其他的投资项目;公款吃喝享乐等等。

四、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对策

1.完善财政资金的内部管理

首先,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各单位应该建立相关的内部管理细则。将各项支出与预算的标准进行比较,确认到底是那些环节的使用费用超支,查清问题存在的原因,必要时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其次,建立资金内控管理机制。严格各项现金内控程序的执行。比如,在各项费用的报销上,报销清单上必须附带完整的原始发票并且经过主要领导人的签字确认,没有领导人的签字的票据不予处理;各岗位职责分明,权责分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工作,及时的发现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严格内部财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门,不可因为其归国家所有就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在财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废过程当中必须严格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的组织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点核算,以便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

2.巩固会计核算中心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变了原来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其执行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要加强对各事业单位人员关于集中核算意义的宣传,增加员工对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认识,了解集中核算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将会计核算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同时也应当加强各单位之间关于预算编制问题的沟通交流,分享先进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聘请高校优秀的教授,针对政府部门新出台的文件制度和近期工作要求加以培训,传递最为实用的管理办法,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素质;聘请专家到各行政事业单位指导工作,指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仍存在问题,查找内控的薄弱制度,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3.编制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预算

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的时候,各单位应当严格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结合下一年度资金的实际收支情况,制定尽可能准确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的时候应当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可图简便而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使得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在年度各项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对于超标的项目由领导审批通过,查清原因,必要时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相关的监督工作也比不可少。财务部门应当做好对预算完成情况的监督,通过实际支出同预算数据比较,找出存在的差异原因,针对原因寻找措施和方法,使下期自己的使用更加的合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切实保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资金发挥合理的作用,进一步的预防腐败,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

[1]倪旭.加强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资金管控的必要性——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商业文化,2014,09.

[2]闫凯.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3]卢婉定.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中国科技投资,2013,10.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核算行政
行政学人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