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2015-01-02吴德进

金融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

“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吴德进

(福建社科院经济所,福建福州350001)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具有附加价值高、技术密集度高、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代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加快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现状

1、产业整体进入加速发展期。近年来,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201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7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增加值为1903亿元,增长29.6%,占全省GDP的8.75%,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56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增加值30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GDP比重达14.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

2、部分行业增势强劲。近年来,随着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快速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新材料产业方面,目前福建在光电、光学晶体、催化及光催化、稀土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新能源产业方面,厦门、泉州、福州、南安已培育发展了一批光伏产业集群。例如,泉州已初步形成从硅矿采掘及粗加工,到单晶硅、多晶硅提纯生产,再到拉单晶或多晶硅浇铸及切片,再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集群。到2014年底,福建已有12个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企业数量超过150家,产值超过15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在电除尘产品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和气力输送为主的三大体系;在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方面,已经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在市政污水消毒领域,福建企业已经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目前福建已建成2个中药材GAP基地,13个特色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在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方面具有一定发展优势。

3、产业集聚与特色效应凸显。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以高附加值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创新资源向产业价值链链的高端攀升发展,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力明显提升。目前福建有福州、厦门、泉州和莆田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漳州、三明、南平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国家火炬计划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微波通讯产业机基地等,成为福建新兴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福建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已拥有10多个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目前,泉州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无线宽带投入等七大产品为主导,射频识别技术、新介质材料应用等八大配套关联产业的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宁德福安市中小电机产业集群70%以上的电机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约占中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行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漳州市永春县生物医药产业孵化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形成了“药用植物组培克隆―药用植物种植―医药中间体生产―新药研发―成药生产”生物和新医药产业链。

4、研发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十二五”时期,福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支持了一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为目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涌现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目前,福建已组织实施了130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在云计算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服务等领域国内领先、产值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厦门市承担了国家海洋生物科技计划项目共100多项,推动了福建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全省形成了以龙净环保公司为龙头的脱硫除尘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技术体系,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福建新大陆环保紫外C技术,三达(厦门)环境工程、绿创(厦门)科技和厦门市威士邦膜科技公司的膜分离等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能、产量迅猛增加,但行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下滑。一方面,由于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对较高的预期行业毛利率、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广阔的潜在市场,并且在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竞相进入相关行业领域,引发部分领域产能的爆发式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技术装备、生产能力等指标上,但在行业利润率却表现得不尽人意。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依靠规模优势和低成本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势必难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取得效果。

2、产业层次普遍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般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产业层次的高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福建在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水平和产业层次等方面,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福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突出问题,大部分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突出问题,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少。企业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基地建设薄弱,工程化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宁愿维持现状,生产利润并不高的产品,也不愿意下苦功去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企业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

3、产业人才紧缺,产学研脱节明显。2013年福建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24.2万人,是2010年的1.35倍,2010-2013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年均增长10.5%,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均增长16.4%。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需要的不再是一般的科技人才,而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智能型人才。现阶段,福建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很不理想,产业技术结构优化升级步履缓慢。据统计,全省“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分别位居全国第14和第21位,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明显,突出表现为继承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偏少;传统专业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人才偏少;文理科人才较多,工科类人才偏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较多,企业和基层单位人才偏少。另外,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缺少融合,研究与应用相脱节,导致科研单位所开发的技术真正能用于企业并实现产业化的比例很低,从而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4、投资风险难以分散,投入资金退出不畅。一般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特别是产业前期投资十分巨大,而且一旦失败就血本无归。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表明,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退出机制,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投资增值,而这需要能够变现投资价值的便捷渠道,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则意味着退出机制。目前,国内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狭窄,被投资企业一旦无法实现上市,则导致资本沉淀和时间价值的丧失。所以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新兴产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寻求破解新兴产业资金缺乏难题,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投入退出机制。由于缺乏投资退出渠道,投资风险难以分散,导致新兴产业融资瓶颈始终难以破解。

三、“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立足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在十分重视产业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全面统筹、集聚资源、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重点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高新产业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三五”时期,福建应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培育新型业态,突破高端环节,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同时大力促进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渗透和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其中,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嵌入式芯片、RFID、传感器和网络设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业,推进“数字福建”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信息化新政务、新经济、新生活、新城市。云计算重点发展适合云计算的设备,支持云计算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高速城域网、信息安全、无线自由组网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研发应用;突破云计算协同技术、中间件与平台、云安全等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加快标准化进程,鼓励产学研建立IPv6产业联盟。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重点支持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对讲机SOC等芯片设计,发展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等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工艺与技术,推进芯片设计的知识产权布局及产业化。

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以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产业链,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着眼全球光伏技术发展新趋势,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风电设备制造着力推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向新能源设备制造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风力企业和研究中心,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建设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新型环保电池以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以及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不断提高动力锂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建立较为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发电设备制造业方面,加快培育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业,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开展核电机组、潮汐能机组设备、生物质发电锅炉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的研究和制造。

3、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动有关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力度,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力。高效节能产业重点发展高效锅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工业节能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先进环保产业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扩大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和产品生产规模;加速膜材料和组件、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发展大型垃圾焚烧成套设备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和垃圾填埋渗滤处理技术与设备、垃圾填埋气(甲烷气)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扩大汽车、风机、汽轮机旋转轴等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产量;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和废旧电器破碎技术,扩大再生资源、战略金属回收利用规模,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及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利用。

4、生物与新医药。生物医药方面,鼓励开发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支持研究开发生物活性高、稳定性好、给药方便的新型生物制剂,大力开发预防、诊断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支持研制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蛋白结合疫苗、新型佐剂疫苗、治疗性疫苗等新型疫苗品种。新化学药方面,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新型抗癌光敏剂、强效免疫抑制剂等一批创新化学药物研制,支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7-ACA为母核的下游产品以及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扩大生产规模。中药及天然药物重点发展中药复方药物及中药创新药,支持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合成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加快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新型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新型放疗等高端诊疗整机设备,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开发安全可靠的社区和农村基层应用的普及型医疗设备,发展远程医疗专用设备和数字化家庭诊疗及保健设备,鼓励发展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产品等材料和制品,发展针对艾滋病、癌症、肝炎等重大疾病的诊断试剂;开展生物技术在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中的应用,开发生物纺织、生物脱胶、生物制革、生物造纸等新技术工艺和装备。生物制造重点支持酶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支持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展生物材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合成法制备生物基单体化工原料和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的技术研发和运用,发展一批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溶性好的功能材料;加大生物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集成设备的开发力度,推动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及城市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5、新材料产业。立足现有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等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大力发展复合纳米、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提升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在光电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闪烁晶体、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蓝、绿光晶体组件和新型人工晶体等特殊高端产品;以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为先导,加快蓝宝石衬底、稀土荧光粉、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等上游项目建设。改性高分子材料着力发展建筑与交通防火涂层材料,工业阻燃涂层材料,聚氨醇等鞋材用粘胶剂,服装皮革涂层材料,汽车、船舶用抗冲耐刮、耐腐蚀等功能性涂层材料。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重点推广稀土开采新工艺,突破稀土掺杂物形态、绿色合成方法及其制备工艺的稀土速凝铸片工艺,发展稀土金属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包括稀土磁性材料及稀土电机、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产品、稀土荧光粉及照明器件、稀土功能助剂、稀土转换膜、超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等。纳米及其它环境材料方面,研究开发纳米环境净化新材料及高新技术,如纳米光催化技术、可再生环境净化用纳米吸附材料,促进新材料、新技术在环保产业上的应用;突破实用化光催化复合技术,发展室内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光催化材料;扶持培育一批废旧塑料、废旧汽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促进可循环回收材料产业的发展。

6、高端装备制造。攻克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大型自动化系统、流程工业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大力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重点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掌握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引领高端数控机床设计制造技术发展。攻克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产品制造核心技术,研发以 MOCVD、PECVD 为代表的成套装备,突破百万吨级乙烯关键装备和关键工艺技术,实现百万吨级乙烯工程的自主设计、自主装备和高效、低能耗运行,形成流程工业成套装备产业化能力;大力发展大型工程施工设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大型不锈钢铸件、薄壁有色金属铸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汽车与轨道交通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及充电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为补充,推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等三大关键系统和关键附件的产业化,建设和完善整车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地铁车厢、轻轨车厢、有轨电车等轨道装备,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特色产品。培育和提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和机电设备,发展轨道交通暖通、给水、排水、消防设备、变配电、动力照明、闭路电视、综合监控等系统设备;着力发展起落架维修、发动机维修、翻新及零部件加工制造、飞机附件和机载设备的维修等。提高大型商用飞机维修的能力,扩大客机改货机业务,完成太古公司扩建工程,建设覆盖研发、生产、运营整个产业体系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以国家放开千米下低空空域为契机,大力促进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化发展。

7、海洋高新产业。根据世界海洋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业、邮轮游艇业。海洋生物医药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精制技术、海洋生物药源优化集成技术,着力建设厦门(海沧)、福州、泉州(石狮)、漳州(诏安)等4个海洋药业和保健品研究开发生产基地,支持莆田中海源、福鼎闽威、石狮、东山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利用海上风能,积极开发潮汐能、海洋藻类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勘探、海底工程、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油气生产、潮汐能机械、核电机械、海上风电机械、港口机械等,支持工程机械零件的技术提升,形成特色产品突出、配套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体系。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在沿海具备条件的电力、化工等行业发展冷却用水,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推广海水源热泵、海水脱硫等新技术,逐步扩大生活用海水的使用范围。邮轮游艇业着力推动沿海地区船舶、游艇修造企业建立游艇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创意基地、中试基地,开发高端游艇品种。

参考文献:

[1] 吴德进:《加快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探究》,《福建论坛》,2011(3):128~133.

[2] 吴德进:《区域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路径与政策》,《社会科学论坛》,2011(12):211~215.

[3] 周国兰等:《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2(26):36~50.

[4] 福建省财政厅课题组:《加快福建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建议》,《中国财政》,2012(12):48~51.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