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走在时空的唇齿间之三 长瘦与长寿面面窥

2014-12-31徐榕梓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8期
关键词:玄宗挂面面条

徐榕梓

祁国公王仁皎之女是唐玄宗的一个皇后,结婚多年,始终无子。当时的武惠妃很得宠,玄宗便起了废皇后之心。玄宗把心思告诉了姜皎,王皇后对宫人素有恩惠,便辗转获悉。王皇后于是哭着跑去质问玄宗:“陛下难道不挂念当年我爹拿衣服换一斗面粉,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玄宗于是感伤动容,遂暂时放下废后的打算。汤饼就是古时的面条。此事被记录在《新唐书·王皇后列传》,从中至少可以看到两点:唐代已经有面条,并且已经流行饮食生日面之俗。

面的历史好似减肥史

面条之起源,大约可以追溯至东汉刘熙《释名》中提及的“蒸饼、汤饼、蝎饼、髓饼、全饼、索饼”等饼类,按其“随形而命”的说法,“索饼”应该是在“汤饼”基础上发展成的早期的面条。据考古学家分析,汤饼始于汉代,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释名疏证补》称:“索饼疑即水引饼。”《齐民要术》记有“水引饼”的做法:“细绢筛面,以成调肉[月霍]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意思是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来长,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由此可确定“索饼”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宽面条。

面条的命名来源于《事物纪原》记载的束皙的《饼赋》所称:“朝事之笾,煮麦为面。”他认为:“面之名,盖自此而出也。”

汉大臣何进的孙子何晏,随母亲被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是三国时著名的玄学家。何晏长得一表人材。魏明帝怀疑他脸上擦了粉,所以脸白,于是大热天请他吃汤饼。何晏吃得大汗淋漓,就用红色的衣袖擦汗。结果,脸上白里透红,更为容光焕发。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到了魏晋面已流行。

晋代的时候,汤饼已成细条状。傅玄《七谟》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之说,按照这样的表达,当时面已经很细了。

唐代,面条仍称“不托”。宋代,面条正式称作面条,而且作面方式,除汤煮以外,又有了炒、焖、煎等方法。另外,面上开始加各种浇头。《梦梁录》记南宋面食名品,有“猎羊盦生面”、“鸡丝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燥面”、“银丝冷淘”。

清代的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夏至》称:“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当时已经开始流行冷水面,即凉面。

把面和得形态万千

元代,有了挂面。古籍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挂面的文字记载在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这是一种以羊肉、蘑菇、鸡蛋烹制挂面的方法,这说明挂面在元代以前就已有之。

抻面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宋诩《宋氏养生部》所记载的“扯面”:“用少盐入水和面,一斤为率。既匀,沃香油少许,夏月以油单纸微覆一时,冬月则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渐以两手扯长,缠络于直指、将指、无名指之间,为细条。先作沸汤,随扯随煮,视其熟而先浮者先取之。齑汤同前制。”

薛宝辰《素食说略》中,又称为“桢条面”:“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其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其簿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真妙手也。”

刀削面又称“削面”。清薛宝辰《素食说略》记“削面”称:“面和硬,须多揉,越柔越佳。作长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滚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平遥、介休等处,作法甚佳。”

伊府面其实是清乾隆进士伊秉绶的家厨所创。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好品味。其在惠州为官时,因喜面条,家厨遵其嘱予以改进。“伊府面”先以鸡蛋和面,面成后煮至八成熟,捞出,拌上香油,过油炸至金黄。然后再以鸡汤煨软,盛盘内,浇以海参、虾仁、玉兰片。

“拉条”是汉族的叫法。在新疆,维族的朋友叫做拌面。拌面在新疆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就是过油肉拌面。和面时要适量加盐,盐少了容易断,多了拉不开,同时面不能硬也不能太软。面和好后要在表面抹上清油,用湿布盖上至少半小时以上。做得好的拉条子,筋道、爽滑,吃起来很有一种咀嚼的成就感。

吃面的习俗

引言故事里提到的生日面,源于“弄璋之喜”。古时,生育男孩称为“弄璋”,自然要大宴亲朋好友,再璋宴主要是吃“汤饼”。刘禹锡有诗云:“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麒麟意思就是男孩。苏东坡的《贺人生子》里也记载了:“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专家认为,面条形状窄而长,可谓长、瘦,谐音作“长寿”。

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命面也。”就是说面条在当时已经成为祝福新生儿长命百岁的象征。

古代还有伏日吃面的习俗。北齐宋懔《荆楚岁时记》称:“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

寿辰时吃的面线叫做“寿面”,结婚时送予女方的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相赠亲友的是“太平面”,老、弱、病者吃的被称为“健康面”。民间认为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准备的贺礼。做面线的人,家中也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可是这基本属于粉类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玄宗挂面面条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狡黠
晒面条
瀑布和面条
挂面怎么煮才好吃
“妈妈牌”挂面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擀面条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