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贸易:机遇与挑战同在

2014-12-31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8期
关键词:服务业优势出口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5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居世界第三位。今年1至5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服务进出口总额2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服务出口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服务进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服务出口增速近年首次超过服务进口增速。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货物贸易增幅明显回落。服务贸易却发展势头良好,可能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故,我们必须把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为什么要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随着我国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比较优势的动态调整,服务出口有望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服务贸易将在培育新优势中发挥引领作用。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推动外贸结构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到“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衰减,运曹成本和工资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冲击。当前,服务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和制造业盈利的新亮点。我国需求结构持续升级、高等教育群体逐年扩大、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完备,为扩大服务出口奠定了基础。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延伸参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的有力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力决定,产品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服务出口能力增强,将为货物贸易提供有力支撑,部分弥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侵蚀,提高我国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对外贸增值贡献显著,服务部门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出口增值部分。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以经济和商业为依托的西方文化占据世界舞台。美国电影占据了国际影视行业的最高端;麦当劳、肯德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美国快餐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仍亟待提升。服务贸易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是打造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直接途径。服务出口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中国服务品牌,而且能够把中国经济贸易总量优势和文化历史优势,转化为基于商业经济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规则话语权,向世界传播中国理念,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我国服务出口的现状及困难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位于美国和德国后,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居第五位。但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例仅为货物贸易占比的一半左右、服务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尚处起步阶段,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不足。

服务出口增速趋缓,逆差规模呈扩大趋势

2006-2013年,我国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2.7%,低于进口年均增速5.8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后,服务出口受挫明显,2009年同比下降12.2%,在2010年高达32.4%的反弹,2011年、2012年服务出口增速分别下降至7%和4.5%。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呈扩大趋势,2013年逆差额达到1185亿美元。对服务贸易逆差,需理性客观对待,如旅游的逆差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水平提高,故而相对合理;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增长和逆差,反映了新的生产性服务要素需求上升,这也是近年来积极支持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果,这部分逆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合理。

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但总体占比不高

近年来,咨询、计算机和信息、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6-2013年年均增速分别为26.5%、26.6%、53.6%、32.8%、23.3%。同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仅为8.7%、6.2%。但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总体偏低,2013年,上述行业服务出口占比分别为19.3%、7.3%、1.4%、1.9%和0.4%,而运输、旅游、建筑三类传统服务出口占比达47.5%。

我国服务出口总体竞争力不强

对反映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2006-2012年我国服务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在0.44-0.48之间(低于0.8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总体竞争力处于弱势,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仅有部分知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有所增强。虽然我国是海运大国,但在国际海运市场却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尚不能实现“国货国运”。

服务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

在服务贸易领域,缺乏类似货物贸易出口退税这样惠及大多领域的制度性安排,服务出口还存在不合理的双重征税现象。目前仅国际运输服务和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能够享受出口退税(零税率),其它已经“曹改增”的行业服务出口实行免税,但部分行业服务出口仍然需要缴纳营业税。

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虽然对服务外包、文化出口和技术出口有一部分的财政资金支持,但上述行业在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较小,财政支持资金覆盖面有限,一些主要服务出口领域并未惠及。出口信保、出口信贷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低于货物出口。监管创新滞后,人员流动、通关等方面,便利化程度依然不足。

扩大服务出口的总体思路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

将服务贸易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发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围绕“中国服务、全球共享”这一目标,着力“扩规模、优结构、调平衡、促便利”,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加快提升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贸易强国目标的实现。

“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是要以实施自贸区战略为契机,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服务业协议开放和自主开放并举策略,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聚合服务业开放动力与服务业改革的红利,增强服务业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全面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以宏观规划为引领”是要加强服务贸易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规划引导。

“以培育优势为核心”是要巩固传统行业的规模优势,增强新兴业态和高附加值服务的出口能力,挖掘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确立一批重点联系和培育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出口骨干企业。

“以优化政策为突破”是要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角度出台促进政策,大力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明确服务出口的重点方向

一是巩固传统服务出口行业的规模优势。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扩大运输、商务旅游等服务出口,努力实现“国货国运”;把握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实施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的契机,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服务,推动建筑服务出口。

二是引导支持新兴服务领域出口。依托“中国制造”发展“中国服务”,扩大保险、通信、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等“走出去”的相关服务。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服务出口,扩大服务外包市场份额。

三是积极扩大特色服务出口。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具备独特优势的服务出口,加强国际合作,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创新产品,推动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中医药、技术、餐饮和家政等服务出口。加快形成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顺服务贸易促进机制,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加快培育新型国际竞争优势。

构建支持服务出口的促进体系

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促进机制。针对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众多、行业管理和贸易促进分属不同部门的现状,加强贸易主管部门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促进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良性互动。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部际协调,统筹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协调各部门出口政策、推进便利化和自由化等。针对各行业共性需求,推动出台支持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对运输、建筑、金融、会计等重点领域,联合发布推动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发挥部门合力,形成推动服务出口的良好氛围。完善财政、税收、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政策

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规划引导,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指导目录》。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出口的引导作用,支持人才培训、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曹改增”改革范围的扩大,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针对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为服务贸易企业商务签证、出入境审批提供便利;鼓励和帮助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所必需的资质认证.积极商签双边劳务合作协议,推动学位、培训、执业资格认证等国家间互认,为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走出去”提供便利。

加强促进平台和示范载体建设

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贸易促进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双边合作机制框架内,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等周边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务实合作。积极培育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依托京交会官网,建设服务贸易交易撮合平台,搭建永不落幕的京交会。积极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试验区和深圳前海等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试验区和示范区探索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模式。

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

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有序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范围,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推动能够有效带动国内服务出口、形成中国服务品牌效应的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进一步夯实服务贸易的工作基础

依据《外贸法》,加快研究制定《服务进出口管理条例》,规范服务贸易的经营资格、出口促进和统计等。完善与服务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引导服务出口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探索建立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开辟通关、结算的“绿色通道”。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发挥部门合力,完善和创新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提高运行监测水平。

在积极推动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扩大服务进口仍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于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提升经济增长率将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国内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生活服务进口,将有效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今后,应把握当前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既通过扩大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又通过扩大出口培育产业竞争力,促进服务进出口均衡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猜你喜欢

服务业优势出口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画与话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