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学起来更容易、更有趣

2014-12-22葛瑞芝

关键词:教学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葛瑞芝

【摘要】新课程在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教学一线参与改革实践让我感受到自己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上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新教材的内容丰富、现代、有趣,让学生易学

长期以来,数学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一方面数学本身就不容易,从古到今几乎每个年代的成果都要继承下来,所以越积越多。另一方面是人为制造了许多难点,比如考试题量大,两小时要完成二十几道题,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公式、解题方法也要很熟练,没有太多反复思考的时间。其实,真正搞数学是要慢慢思考的。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排上,删减了传统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以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翻开新教材,我们发现每一课的知识都是从学生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的,这就让学生们感到原来数学知识在现实中如此丰富,学起来也挺容易。什么叫“容易”?对学生来说,就是具体、熟悉,而不是抽象、陌生。新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就特别考虑了学生头脑里熟悉的是什么。比如《探索规律》一节,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日历、摆火柴棒、排桌椅等现实的情景入手,启发学生探索,就使学生在有趣的内容中得到抽象的数的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启发、探究、思考,让学生乐学

过去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基本做法就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常常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由注重知识传授变为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我就在自己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大胆进行尝试,效果非常好。例如,《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节中,为引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我采取了这样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预测

3.根据事实依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1/10,指数会减少1,利用幂的意义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个规律,从而认识a0=1(a≠0)    a-p=1/ap (a≠0,p是正整数)

4.反思推广 既然有了这个规律,那么 3-2 ,(-7)-2如何计算呢?

5.交流提高 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定解决问题了。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找到规律,讨论交流得到结论,验证推广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素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这样一个宽容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愿意学,学得懂,自然就会乐在其中。

三、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比如学习《生活中数据》一节,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垃圾袋数量,统计学习小组一周内每个家庭丢弃的垃圾袋总数量,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并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周内甚至一年所丢弃的垃圾袋的总数量。这样的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四、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我在教学中就尝试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平时我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小结、撰写学习成果报告、走出课堂去进行实践调查,数学小组自办手抄报,撰写数学小论文,这些都可量化后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平时检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题目,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重来一次。这些做法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新课程为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现实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践,为学生展现了数学知识形式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容易学,有趣味,更有价值。我也时常拓展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史等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的数学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endprint

【摘要】新课程在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教学一线参与改革实践让我感受到自己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上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新教材的内容丰富、现代、有趣,让学生易学

长期以来,数学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一方面数学本身就不容易,从古到今几乎每个年代的成果都要继承下来,所以越积越多。另一方面是人为制造了许多难点,比如考试题量大,两小时要完成二十几道题,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公式、解题方法也要很熟练,没有太多反复思考的时间。其实,真正搞数学是要慢慢思考的。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排上,删减了传统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以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翻开新教材,我们发现每一课的知识都是从学生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的,这就让学生们感到原来数学知识在现实中如此丰富,学起来也挺容易。什么叫“容易”?对学生来说,就是具体、熟悉,而不是抽象、陌生。新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就特别考虑了学生头脑里熟悉的是什么。比如《探索规律》一节,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日历、摆火柴棒、排桌椅等现实的情景入手,启发学生探索,就使学生在有趣的内容中得到抽象的数的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启发、探究、思考,让学生乐学

过去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基本做法就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常常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由注重知识传授变为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我就在自己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大胆进行尝试,效果非常好。例如,《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节中,为引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我采取了这样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预测

3.根据事实依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1/10,指数会减少1,利用幂的意义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个规律,从而认识a0=1(a≠0)    a-p=1/ap (a≠0,p是正整数)

4.反思推广 既然有了这个规律,那么 3-2 ,(-7)-2如何计算呢?

5.交流提高 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定解决问题了。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找到规律,讨论交流得到结论,验证推广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素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这样一个宽容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愿意学,学得懂,自然就会乐在其中。

三、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比如学习《生活中数据》一节,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垃圾袋数量,统计学习小组一周内每个家庭丢弃的垃圾袋总数量,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并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周内甚至一年所丢弃的垃圾袋的总数量。这样的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四、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我在教学中就尝试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平时我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小结、撰写学习成果报告、走出课堂去进行实践调查,数学小组自办手抄报,撰写数学小论文,这些都可量化后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平时检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题目,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重来一次。这些做法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新课程为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现实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践,为学生展现了数学知识形式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容易学,有趣味,更有价值。我也时常拓展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史等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的数学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endprint

【摘要】新课程在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教学一线参与改革实践让我感受到自己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上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新教材的内容丰富、现代、有趣,让学生易学

长期以来,数学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一方面数学本身就不容易,从古到今几乎每个年代的成果都要继承下来,所以越积越多。另一方面是人为制造了许多难点,比如考试题量大,两小时要完成二十几道题,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公式、解题方法也要很熟练,没有太多反复思考的时间。其实,真正搞数学是要慢慢思考的。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排上,删减了传统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以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有趣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内容。翻开新教材,我们发现每一课的知识都是从学生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的,这就让学生们感到原来数学知识在现实中如此丰富,学起来也挺容易。什么叫“容易”?对学生来说,就是具体、熟悉,而不是抽象、陌生。新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就特别考虑了学生头脑里熟悉的是什么。比如《探索规律》一节,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日历、摆火柴棒、排桌椅等现实的情景入手,启发学生探索,就使学生在有趣的内容中得到抽象的数的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启发、探究、思考,让学生乐学

过去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基本做法就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常常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由注重知识传授变为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这种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我就在自己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大胆进行尝试,效果非常好。例如,《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节中,为引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我采取了这样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预测

3.根据事实依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1/10,指数会减少1,利用幂的意义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个规律,从而认识a0=1(a≠0)    a-p=1/ap (a≠0,p是正整数)

4.反思推广 既然有了这个规律,那么 3-2 ,(-7)-2如何计算呢?

5.交流提高 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定解决问题了。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找到规律,讨论交流得到结论,验证推广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素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这样一个宽容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愿意学,学得懂,自然就会乐在其中。

三、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让学生会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要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比如学习《生活中数据》一节,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垃圾袋数量,统计学习小组一周内每个家庭丢弃的垃圾袋总数量,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并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周内甚至一年所丢弃的垃圾袋的总数量。这样的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四、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我在教学中就尝试不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平时我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小结、撰写学习成果报告、走出课堂去进行实践调查,数学小组自办手抄报,撰写数学小论文,这些都可量化后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平时检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题目,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重来一次。这些做法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新课程为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现实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践,为学生展现了数学知识形式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容易学,有趣味,更有价值。我也时常拓展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史等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的数学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