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2014-12-22黄晚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初中数学

黄晚生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兴趣,促进积极思维。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数学课堂中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问要适当、频度要适时,创设情境提问,以及合理评价等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5-02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难以用精用巧的艺术。[1]提问既是一门艺术,那就要很讲究。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生,提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提问贵在启发,要切中学生的“愤”“悱”之机,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部分教师把提问的数量当作课堂是否丰富的标准,认为提问越多,课堂气氛越浓,学生越活跃。而提问的质量却始终跟不上数量。教师的提问时“狂轰乱炸”,学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有些问题基本是学生群答。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提问面向少数,忽视整体

学生的成绩对教师的发问有重要影响。教师比较倾向于让那些表达能力强或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回答问题。学业成绩较后的提问机会甚少,他们大多数成了“局外人”,教师的忽视使他们无精打采,也不再积极思考问题了。

(三)重提问轻反馈

许多的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回答完,教师就接过话茬,一讲到底,这样的问题形同虚设,反而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教师过于紧迫的提问,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有部分教师急于求成,自问自答。这些不当的提问方式,都易使课堂的效率大打折扣,也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四)问题似“放电影”

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基本让位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课堂上,它以音响、色彩及图形动态的变化、转换融为一体,使学生眼前一亮,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期待着下一张会是什么内容,那么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时间和课堂的节奏,以及课堂的内容,提问就容易成“过眼云烟”,恰似“放电影”一样,起不到实效。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的难度适当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2]凡事都要有“度”,“满堂问”和“满堂灌”都是不可取的,这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当,例如在教“互质数”前,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互质数和质数易混淆概念,设计了三个难度适宜的问题:(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互质数?(2)互质数于质数有什么区别?(3)能否发现和总结出判断互质数的规律?通过提问,学生很快弄清了互质数的概念。

(二)提问的频度适时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过多的提问,使学生难以达到深度学习与深度思维水平,从而难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而提问过少,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起,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提问要注意“天时”,也就说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提正确的问题。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合适的问题以达到学习最佳的状态。例如在讲《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笔者问到:从两个三角形的三对边和三对角的对应,相等的六个条件中,任选几个,能否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作答,成绩好的可上台演板,其他在下面作图,以好带差。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源于生活,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不仅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教学问题,还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教学的应用性,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圆的认识”时,设计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学生都笑起来,开始讨论开来,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渐地找到了圆的本质。这些生活情境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思维能自由地发展。

(四)合理有效评价、适时反馈

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通过互动问答,以及有效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以表扬为主,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不对,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生,评价也要有不同,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如课堂上用“好”、“很精彩”、“你真有才”等等,或可以全体鼓掌等等方式都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对于后进生有一些表现的时候,也可以为之鼓励,让他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喜悦。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灵魂,也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初中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