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之我见

2014-12-22梁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梁梅

【摘要】针对高中生物课时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这一矛盾,笔者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8-01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水平。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于这种形势和要求,教育必须把生活引进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对一个问题,要能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设法解决。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设法来解决,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思维,所以它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认真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后,要循循善诱,注意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是创造思维本身的要求,同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开展小实验、小竞赛、小论文等活动。

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习题教学中有意识的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展一题多解多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训练一题多解多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

二、生物教学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

复习设疑“温故而知新”,关键是如何做到让学生“知新”,复习旧知识的重点要放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找出落实创新教育的切入点,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创新教育的关系,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2.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

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生物教学除传授学生生物基本知识以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要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气氛和更多的机会,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教学情境。

强调创新性情境教学,就是要重视生物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因此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悱愤”情境,是活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4.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学生物有很多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

5.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维,培养质疑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

6.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动植物标本采集与观察、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又能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等问题都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入点。

三、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免疫调节》一节的内容和器官移植、疫苗制备等紧密联系;《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

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可以这样比喻: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所有的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介绍DNA的分子结构时可以把DNA分子与螺旋楼梯进行类比,把DNA的主链比作楼梯的扶手的话,那么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就是楼梯的台阶。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五、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有关。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起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工作目标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的工作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