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14-12-22周洁

关键词: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融合

周洁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完成教学目标,还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践使用。所以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中要想加入英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使用英语进行沟通,还要理解外国的风俗以文化,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思想如何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立志在确保英语教学的前提下真正的让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实现融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9-02

全球化经济的加快,促进了全球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英语自然成了国际交流合作的首先媒介,因此非常迫切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针对性人才,自然大学就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在大学教学中,英语就是一门综合语言表达、思想培养的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完善,对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没有渗透文化思想,而大学英语要想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培养。这里就讲到文化教学,其应以知识面层为出发点,将文化思想作为传播的媒介,实现文化理解,因此为了实现语言文化传承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将文化渗透到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科学、深入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等,都对高校英语课程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了国家人才战略目标: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发展,并能在国际事务和竞争中积极参与的专业化人才。该战略性目标也指导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语言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并且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深度的加大,文化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中文化已成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必须有文化的渗入和学习,但是文化的渗入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以语言学习为指导。而如今高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教学轻文化传输,并且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过多,缺少足够的课外教学,此外还有重语言沟通而轻跨文化的交流、没有什么跨文化刊物的阅读等,这种大学英语教学形式让在校大学生思想意识薄弱,缺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继而产生学生的人文素质低下,思维模式也差,这些都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背道而驰,所以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入西方文化的了解不仅能增加学生跨国际交流的水平,还能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渗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背景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能从当下找到合适的办法以达到最理想效果。教、学是目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英语教育的着力点。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正是高校英语教学中渗入文化的前提。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对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点评,其创作的《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与文化是共同存在的,语言是伴随着社会传承下来,是能够影响到我们至今的生活面貌、形式、着装、信仰的总体。不仅如此,书中还进一步深化了语言与文化间的联系:一个社会的形成所想的和表现的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只是这些思想的具体展现形式。因此,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的。

社会表现出的生活形式、民族展现的生活方式及其他活动等都是一种文化,其中也包括语言。在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中,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的载体,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思想开始的阶段少不了语言,并且人类的思维经历都展现到语言的词语构成和结果中。文化需要借助语言进行传播,并且语言也担负着整个社会文化的重任,但语言的发展不能肆无忌惮要受到文化的约束。同时,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介质和符号标志,不同的语言能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组成,相反民族文化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的发展和传播。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的经济制度、政治管理体系、语言、生活习俗等,这些均反映出种类多样的语言文化,因此文化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能忽视的作用。

二、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指教和学两方面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目前的状况使他们的学习根本不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什么促进力,甚至还会阻碍我们施教。由此看来,只能靠我们自己推动自己了。以下是两种学习观念的对比:

1.传统的学习观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学习英语无非就是记单词、学语法。衡量学习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下的学习观念

随着教育发展和世界交流的加强,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说学生、家长和几乎所有教师都不满足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更多学生和家长都要求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英语学习从此变得更加务实,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也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考试仍然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它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一张试卷变成了形式多样的能力考查+考试。

素质教育的效果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它正是人们渴望和欢迎的。英语教学到了高职阶段,我们就不能单纯靠讲授大纲要求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元素了。endprint

三、文化与英语学习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与人类有关的一切活动、现象、事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由此看来,语言也属于文化的一种形式。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语言来表现,来交流。

2.学习语言即是学习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紧密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也应该是相应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我们不能否认这层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学习文化”。所以,我们既要学习语言也要学习文化,学习有用的文化。只不过,我们还不能系统地深入学习文化,而只是学习“小文化”,即行为文化。

3.文化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人类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相比之下,我们平时进行的单纯的语言学习就显得有点枯燥无味了。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却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文化,既提高了能力,又拓展了知识面,一举两得。

四、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文化渗透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

有趣的文化现象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做到“劳逸结合”,甚至“寓学于乐”。比如,在讲解rocketing to stardom这课时,给学生适当加入一些关于NBA和篮球的一些知识就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较大兴趣,也会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2.文化渗透可以促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光学习语言,还要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底蕴。我们不能只允许学生吃西餐,而不知道餐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餐礼仪;也不能让他们追问老外“How old are you?”。我们在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文化现象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无论学生将来用不用英语,这些常识都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此长期坚持,我们所渴望和追求的素质教育就可以实现了。

3.文化渗透可以使“教学相长”变成现实

我们的学生有诸多问题,他们可以找到诸多理由拒绝学习英语。文化渗透可以让他们对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甚至“无话不说”。而包含文化现象的语言在他们兴趣的驱动下也会得到学习和巩固。在讲美国国旗时,我们会和学生一起对美国的国旗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本来对美国国旗的历史及美国国旗三种颜色的代表意义不清楚,经过共同学习师生都会豁然开朗。甚至你还会发现平时根本不屑做笔记的学生还记起了笔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会促使我们去积极解决。这时,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中国国旗的相应情况做一了解。整个过程进行地是如此自然,如此流畅,双方也都十分积极。结果,“教学相长”就实实在在地和我们在一起了。

五、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完善中国文化渗透的内容与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入中国文化,但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渗透,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提高中国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关键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时间跨度大,且空间性巨大,因此要想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满足学生发展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不仅内容多样,而且博大精深,蕴含着基础浓厚的文化历史,即在科技上具有先进的代表性,也在艺术上代表着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所以英语教学面对文化底蕴如此雄厚的中国文化,要选择适合完成教学目标的文化。其次在渗透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应掌控好英语教学的方向,满足当代中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能推动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播。再者,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为了让国外人能够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要提升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表达和渗透。

2.增加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渗透

课程标准在高校的英语课程中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的基础,还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因此中国文化要想真正的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先要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课程标准中。而现有的课程标准中,重在强调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没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渗透,并且在学生学习的文章中并没有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这样都已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形式抛之脑后,并且即使存在一些中国文化与国情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关注社会生活方面,并没有关于国情等方面,因此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课程标准中,要增加文化的渗透。

3.创作最佳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找一些真正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作为指导的老师应该给学生创作最佳的学习环境,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老师要强调中国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简单了解到深入了解。

4.加强关于中国文化的实践训练

学生主要是通过课本上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因此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只是简单的、肤浅的。为此要想实现学生对跨国文化语言的运用,教师应加强关于中国文化的实践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其中的实践训练中,不仅包括教学中的听与说,同时也包括读与写,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技能,同时也实现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在中国文化的渗透中,英语与汉语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关于一些节气的词汇只存在于汉语中,而还有一些词只存在于英语中,例如,hippie与cowboy等词。因此,只有通过中国文化的实际训练,才能实现学生对跨国文化语言的灵活运用。

文化是语言的营养供给,而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介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得出语言不能没有文化独立存在,因此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还应关注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风俗人情,感受西方国家文化,从而能更加体会英语语言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方宗祥.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吴晨辉.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太原大学学报. 2006(03)

[3]唐滟珊. 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6)

[4]吕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5]寇淑伟.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朱艳梅.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培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融合》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