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思警世,文化济校

2014-12-22霍登奇

关键词:必要性

霍登奇

【摘要】阅读缺失是当代教育界面临的普遍情况,无论学生、教师乃至校长都不能避免。而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等直接取决于校长的治校策略。故中学校长的读书情况更是尤为重要,通过阅读,校长可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契机,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文化型校长。

【关键词】读书现状  必要性   文化校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6-02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文化单位、学术单位,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场所。中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雁,要注重教育规律,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文化”为主题,哲思警世,文化济校,外显于形,内化于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当前中学校长读书现状

读书有助于校长更新知识,转变教育理念,获得教育和管理的智慧与灵感;读书能提高校长学校管理水平,是提高校长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中学校长读书状况却不容乐观,作为校园管理者,校长很忙,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验收,操心布置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牵挂学生们的校园安全、家校沟通……各种事务都需要校长来亲自决策。有的校长甚至忙到没有读书习惯,也没有时间读书,只有少数校长坚持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由于干扰的东西多,难以有相对完整的时间读书,即使在晚上,还是有许多应酬,还是有许多东西要处理。校长大多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或者周六和周日相对学校的事会少一些,可以多抽出一点时间读书。

但忙却不能成为阅读量匮乏的借口。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查看黄庭坚的履历,发现此君时任国子监教授,相当于今天北大、清华校长的职位,掌管着全国高、精、尖人才的选拔培养,想必也非常忙碌,但却有此言论,可见忙不能成为疏于阅读的借口。

二、中学校长读书的必要性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关系到学校的存亡,师生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此言不虚。

1.校长的知识结构不完善需要通过阅读来弥补

校长的职责决定了他是行政与业务的领导人,行政是校园管理,业务是指教学科研。只有能平衡两者关系的校长才能熟练而有效地驾驭学校,引领学校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发展。

“以前大家往往是自扫门前雪,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知识结构和相关能力先天不足,当了校长之后难免惯于发挥自己所长,不知不觉地违反了教育规律。”北京十四中校长王建宗说。有些校长一味扩大行政方面的职能,最终阻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有些校长过分注重发挥自己的教学强势而缺少恰当的管理方式方法,使得学校存在班子不团结、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校长为了平衡领导师生和管理学校的能力,提升综合驾驭能力,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同步发展,读书是必然的。

2.校长的文化素养得益于阅读

校长的文化使命就是努力培植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文化之根,具体体现就是设计学校的课程,建设本校文化,传承人格精神。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教学的领头雁,在教学上要有一定造诣。校长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听了教师的课,校长就应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教师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不斷提高教学竞争力。校长的学识水平、社会阅历、治校理论在管理学校的实践中进行指导,因此,要完成校长的文化使命,提高校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必要。

3.校长的工作作风也和阅读有关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能够实行法人治理。因此,什么样的校长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校长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风格是受多方面影响,但偏离不了校长对事物本身的基本判断,也就是对学校发展进程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校长自身的素质对学校的影响,而素质的重要形成来源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中学校长以阅读为契机而开始的文化转型

在以后,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越来越深入的未来,中学校长该如何定位自身?要做怎样的校长?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文化校长。

一个文化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从寻找知识和能力的短板出发,进行系统性阅读

校长多忙于行政事务,读书时间没有保证,阅读缺乏计划性,更谈不上系统性,可谓当前校长阅读的最大短板。校长对读书缺少深层次认知,对学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自身人文素养不足,难以成为教育思想的引领者。学科教学出身的校长不妨读读德育、教育心理学类图书,如《人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行政管理出身的校长应多阅读教学论、教育教学评价类书籍;具有一定驾驭能力的校长可以多读读哲学类书籍,如《哲学与人生》《教育在十字路口》等,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2.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学校质量、水平、境界如何皆源自校长。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要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而要实现并完成这样的价值和使命,必须满足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两个前提。因为校长必须把学校利益、学校和学生及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没有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就不要去做校长。再说人文关怀,社会的质量在本质上取决于学校的质量。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校的教育内化为学生人格,转化为学生信念。如果我们的学生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对我们的社会、民族和国家有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那么即使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也都将高山景行。

3.珍惜学校的名誉

校长的形象代表学校的形象,作为校长理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升、维护学校声誉和形象。在日本,很多学校的会议室或礼堂,都悬挂着一代一代校长的照片,校长在学校历史中的地位不因荣辱变迁而改变,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做过校长的人,都应该在所在学校历史上留下痕迹。而在我国的学校,最多是在学校校庆的画册上,把各任校长的任职时间注明一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校长须警醒自己将给学校的历史留下什么,在校长这个职位上干了什么,学校在自己的手里有没有进步和发展。一所名牌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是在几代几十代的校长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奋斗下形成的,像长跑接力棒一样延续下来的。打造卓越学校,书写无悔人生,这才是一名优秀校长的追求。

4.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

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为校长一任,就必须造福校园一方。在管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词汇叫“共同愿景”,——就是校长追求的目标,让全体教师学生都能知道得非常清楚踏实地去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化成了全体教师的理想,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

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就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哪里来?这就需要交流和学习,最重要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进行系统系的阅读,将教育大师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毕竟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如果你一片空白无法加工,那么所谓的办学理念必然是空中楼阁。

所谓“办学风格”,就是校长富有个性的教育思想在办学上的体现。一个校长当然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校长不会创新,没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的悲哀。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有地位,办出一所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是作为校长应该赢得的人生辉煌。

5.具有宽广胸怀、感召力和凝聚力

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为校长的宽容大度将为学校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校长要用宽广的胸襟去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蔡元培办北京大学提了八个字:“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他把很西方、很海派的教授引入北大,也把很传统、很保守的教授留在校园,让他们各尽所长,争奇斗艳。这使北大不但成了真正优秀的大学,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因而孕育了一大批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大师。校长应尊重学校里的各种思想观点,包容教师的教学个性。校长与教师是共同从事教育实践、共同探求教育规律的志同道合者,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真正有文化的校长不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善于虚心向教师学习的人。

6.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促发展

有文化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因此,校长首先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办学上的一些独特思路,要及时与上级领导沟通与交流,主动争取上级的理解与支持。其次,校长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主动为学校谋求发展,获得社会的支持,不仅仅是经费上对学校的赞助,更要对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这不仅能开拓我们的视野还能对拓宽学生升学成才途径,以及扩大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再次是校长要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校与校之间合作当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7.重视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有文化的校长,应该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一个学校教育科研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态度,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校长应该怎样组织教育科研呢?

第一,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写心得。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功底。校长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组织教师认真攻读教育名著,写出自己的心得感悟。

第二,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我们许多启迪性的思想,能使我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名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能及时告诉我们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

第三,带领建设教研组文化。整合教研组力量,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强化学习制度建设,树立“领军人物”,打造专业团队,用长时间思考的方式来抓好教研,形成自身特色。

第四,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主动争取承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赛课活动。这种活动对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教师以及校长本人的能力和知名度,学校办学的境界和品位都会有所提升。

第五,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好学校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8.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

有文化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学校不仅仅是校长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高明的校长总是鼓励每个教师从责任走向优秀,用信心创造奇迹。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只有善于走进教师心灵的校长,才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创造他所需要的成功条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話:“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他看来,教师最大的成功与最大的快乐,同样的道理,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

9.使学校有优美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

有文化的校长,能够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学生一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校园环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除了自然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应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庄严殿堂,凡是第一流的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修建校史陈列室,让学生知道学校过去的历程,知道从自己学校走出去的杰出人物,从而产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的进取精神。

二是设置“硬性”的校园文化标志。比如在校园专门辟出空间作为“艺术墙”“英语角”“文学园”等。要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烁,进而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

三是结合各种特殊日子举办各种活动。这里不仅仅指国庆节、教师节等一些大的节日,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学校纪念日。比如,“校庆日”等。

四是多开展一些供学生自我展示活动平台。组织一些学生社团,让学生的才艺得到更好的发挥,比如校园艺术节、如读书会、书法协会等。

校长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会影响他的教师;教师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博学多才,一定会影响他的学生;而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国家教育崛起的根本。中国教育正在揭开新的篇章,一个能常以哲思进行自我反思,用文化济校的校长,是一所学校长盛常青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曹明海 钱加清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語文教学论》何更生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年9月

[4]《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黄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05级教育硕士论文

[5]《责任感教育刻不容缓》任玉华《林区教学》2008年第2期

[6]《对中学生责任感的调查——兼谈责任感的培养》 何新宏 《教师新概念》200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必要性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