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预设 善用生成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2014-12-22张梅

关键词:预设思想品德

张梅

【摘要】预设和生成哪个更重要,一堂课首先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这样才能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科书实施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保证。而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实际上,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也有预设,二者有机统一,一堂好的课应是预设与生成的交融,解决好预设是基本的保证,而善用生成则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活起来。本文就如何预设、怎样处理生成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   预设   善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7-01

在上九年级思品第三课第一框感受祖國巨变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两个预习题,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上课时,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大家分别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谈起了物质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在谈到饮食时有同学说了一句“我们天天吃地沟油”,在讲到住时,又有个同学冒出了这样一句话:“但是现在的房价太高了,不少人买不起房子。”我一时不知作何解释,就搪塞过去,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让同学们提前预习过的,同学们只会列举好的方面来感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预想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在讲第二个问题时同学说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影视歌舞,读书看报,娱乐健身旅游随处可见,这时有一个同学说道:“十亿人民九亿赌。”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一下子愣住了,也随着学生的哄笑而笑了起来,想了想只是强词夺理的说了句“以前想赌还赌不起来呢,嗯……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搪塞了过去。本来是通过预设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感受祖国巨变,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在预设中没有考虑到个性差异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以及现实问题,对教材的把握不够透彻,对现实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导致面对生成性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本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于是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预设和生成哪个更重要,我想,一堂课首先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这样才能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科书实施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保证。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实际上,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也有预设,二者有机统一,一堂好的课应是预设与生成的交融。但是,虽然预设好了一节课的过程,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不可能都按照预设走下去。当出现了新问题,如果不去解决,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以这样说,一堂课是否成功有效,解决好预设是基本的保证,而善用生成则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活起来。下面就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笔者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美观、实用、高质量的房屋,必须要在动工前设计好图纸,才能保证建造的房屋符合要求。同样课堂教学也需要预设,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由于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备课要求写详案,怎样讲解、如何过渡、提问哪些问题、甚至让哪些同学回答等都设计得“滴水不漏”,课堂教学完全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越来越受到置疑。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课堂生成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有教师忽视预设的作用,更多的关注课堂的生成,而这样的课堂未免又流于“放鸭式”,不仅形散而且神散。新课程虽然强调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仍是课堂的主导。所以课堂教学要重视预设,它是生成的支点,是生成的基础。

二、善用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动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也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可能性中做出选择,是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因此教学前即使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将所有学生的动态情况完全想到。所以当静态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不一致时,教师不能拘泥于已预设好的教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调整已有的预设,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实际。

如何做到善用生成,首先应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不能仅限于认知,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到达的其他目标。既要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要考虑到期望目标和时间目标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不能绝对化,重要的是要水到渠成的巧妙引导。特别是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很多教师上课就受课件的限制,千方百计将学生拉着跟着预先制作的课件走。这样限制了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笔者在上“网络是把双刃剑”一课时,在课堂讨论中一边听学生的意见,一边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填到课件空白处。学生的答案比教师预先设想的多的多,这样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这样,学生的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呈现动态生成的状态,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参与的教学境界。其次,应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新课程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暴露思想和思维过程。而在学生的思想暴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这些错误是学生自己暴露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此时要独具慧眼,审时度势,及时放弃课前预设,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服务于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课堂的动态生成。

再次,灵活处理课堂突发性事件。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遇到的突发性事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是课堂的一个出彩之处,教师应当及时捕捉课堂突发性事件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要随机应变,对学生正确引导,将学生思想引上正确的轨道,并也巧妙的利用到教学上来。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动态过程,精心预设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如果说有心栽花花不开,那一定是用心不够,不是对种子的特性没有了解,就是温度、水分、光照出了问题,真的有心栽花则一定会花盛开。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发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时机,善于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意外,就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生成资源,课堂就会因教师的充分预设与学生智慧才能的充分展示而精彩,即使是无意插柳而亦会柳成阴。

猜你喜欢

预设思想品德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