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维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22陈业芬

关键词:构建案例思维

陈业芬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对学生思维的关注是我们课堂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教学围绕着“放手”学生,解放思维;“动化”目标,导向思维;“提升”要求,激励思维;“艺术”教学,激发思维;“积累”原型,启发思维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维  案例  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8-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而思维从提出问题就开始了,贯穿到验证假设的全过程。高中地理学科也从简单的“是什么”过渡到了“为什么”。也就是说,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科的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充满思维碰撞的课堂。因此,对学生思维的关注是我们课堂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的事例来自于2011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山东半岛联盟高三地理同课异构活动,精彩的课堂背后让我们充满了思考。

一、“放手”学生,解放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灌输”往往使学生思维冷冻,或者根本谈不上激活,学生成为消极的“掌握者”。有些老师过多的引导,也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狭小的框架之内。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节课围绕着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判读等压线图、示意图的能力。从老师们的课堂组织,授课方式来看,各有千秋。我尝试着运用我校大力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六个环节:定标学习—问题导入,唤起旧知;设定情境—思维引导,深化理解;分组活动—竞争学习,合作探究;针对练习—独立思考,深度思维;自由讨论—发散思维、快乐思维。

在分组活动—竞争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所设计三个问题所用知识原理相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同,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在题目设置中,用生动情境、等压面弯曲、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热力环流。最后一个环节,考虑到学生思维疲劳,知识点要求的思维深度不高,采用自由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降低思维的深度,使学生思维张弛有度。

二、“动化”目标,导向思维

学习目标,是学生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终点,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节课考纲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若仅以此显示给学生,则显得非常笼统。

一位老师把它分解为六个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课本知识,运用图表说出大气受热过程。

2.通过复习课本知识,说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3.通过课件演示,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通过动手画热力环流图,理解等压面的弯曲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并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5.通过复习课本,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以及对风的影响;说出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

6.动手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逐渐提高动手作图的能力。

在这六个学习目标中,用浅显的“动词”表达学生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表达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学生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思维犹如流水进入沟渠。

三、“提升”要求,激励思维

很多教师在处理教学难点时,化难而简,往往采用降低要求的做法。这样做,好像突破了难点,顺利“过关”,到底对不对呢?

“大气运动产生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位老师这样设计:在简单的让学生复习完基本原理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温压关系和风压关系”,在学生经过“艰难”思维后,又设计“让学生自己命题题目”。当时,听课老师不禁想“学生能做到吗?”“要求太高了吧!”……但是,学生在经过一阵讨论之后,居然处理的非常好,我们不禁惊讶自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四、“艺术”教学,激发思维

当一个人面临着问题时,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情感和动机状态,这种状态又必然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

1.专业的语言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

有的教师口一动,就让学生感觉到“与大师对话”,一节课充满着敬仰的心态去学习,必然带着渴求知识的愿望,课堂效率不言而喻。

2.诙谐幽默的言语是课堂快乐生动的源泉

一个学习情绪不高昂的人,是很难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的。而乐学的乐字,来源于很多方面。

热力环流形成的气压高低比较一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有位教师这样来解决。

“气压比较指的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近地面和高空没法比较,就像幼儿园小朋友和高中生个头没有可比性一样!”

同学们和老师不禁哈哈一笑,对此处难点印象深刻。

在这次授课中,这位老师语言幽默生动,几次让我们听课教师都忍不住呵呵一笑。课堂上,学生更是轻松愉快,可以说是兴趣盎然。我们猛然注意到:我们的学生可以一节课都很兴奋,这只需要老师给课堂开辟一个快乐的源泉。

3.强大的感染力使师生融入一起

有位潍坊来的年轻老师,在上课前和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好。日照真是美丽,第一次来到这里真是很幸福!”

学生马上充满了自豪感,感觉老师和自己亲近了许多。

此班级学生平时比较沉闷,他们的表现也是令我们刮目相看,深叹:我们学生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愿说话。让学生说话,这可能只需要一点小技巧。

五、“积累”原型,启发思维

当然,除了从目标导向,框架释放和情感激发思维之外,我们还应该探寻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科学的引导学生思维,比如注重学生的原型启发思维。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飞机和鸟是很相似的,锯和锯齿草非常相似……曾经我在课下询问学生,在看到某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好多学生都说,“记得做过某道题,非常相似”!可见,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实质没有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出现的将是曾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以及思考如何对曾经做过的题目进行迁移。因此,我们在发现学生没有对某条原理运用自如時,不防多让学生积累类似题目,从中再总结归纳,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学生;提高自身,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思维之花盛开在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2]《教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构建案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