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

2014-12-22陈昕博

关键词:工作方式体会职业能力

陈昕博

【摘要】培训是加强辅导员进步的重要手段,培训使得辅导员以后的工作方向更为清晰,目标更为明确,工作方法得以有效提升,对于自身的职责定位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经过培训,深刻地感觉到工作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工作方式方法需要转变;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辅导员  体会  职业能力 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2-02

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处于8月12日~13日举办了2014年暑期辅导员工作培训班。校长崔新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南冬出席,城职院系统学工干部和辅导员教师70余人参加。

崔新有校长对城职院系统近年来学生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辅导员队伍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今后学生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和学工两支队伍的目标一致性,积极寻找形成育人合力的有效途径;二是肯定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较强责任心的学工队伍;三是号召全系统群策群力,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听到了领导的专题报告、专家的调研讲座、兄弟院校的经验介绍、同行的典型发言,深受教育,收获很大。让我收获很多,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体会一:转变工作方法,提升学生管理的执行力意识

本次培训会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处谢冬冰处长“关于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艺术的讲座”,让辅导员很受启发。讲座中谈到“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应从四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如何选拔学生干部。二是学生干部的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三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四是学生干部工作的方法”。

这一选拔方式,是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学生自我管理的需求而提出来的。这使笔者更进一步的意识到: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遵照提出任务、分解任务、落实任务三个流程去进行。要懂得选拔应是“从下而上,从上往下”的工作方法去操作落实。辅导员提升境界,尊重学生主体角色,是做好学生干部选拔的前提。通过科学民主的方法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学生赞同、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然就会出成效。

培训会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处谢冬冰处长多次强调关于“学生干部执行力的问题”,使得我对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谢处长在解读学生干部“执行力”问题时,重点强调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工作过程。”

“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实施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对上(上级领导的工作计划安排及相关精神的传达落实要求等)、中(辅导员对于落实计划的指导性建议要求)、平级之间(校、系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团支部;同学之间的需求)的理解性、认同性、可操作性、权威性”。通过谢处长的讲解分析、深刻诠释,为辅导员转变学生工作方式,提供了明晰的方向、方法。

回忆以前,自己只是闷着头去做每项工作,事无具细,事事亲为,缺少的就是对工作系统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培训,从思想上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提升,也为以后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工作提供了思路。树立全局和整体观念,点面结合开展工作;建立定期总结、交流的习惯,才能有效地做好工作。以前工作上的困惑与苦恼,通过培训学习找到了答案: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要量化,量化问题应该标准化;用艺术的思维开展工作,实现复杂与简单的协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教育指导与锻炼成长的相辅相成。学生干部选拔工作开展得如何,重在培養,关键在选拔上,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实现,才是对辅导员工作最好的检验和判断。

体会二:通过建立自我职业素质技能不断提升的意识,促进学生管理服务意识与自我成长意识的双重提升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思考:

1.树立良好的服务性管理理念促进双重提升

对于“服务性管理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认识问题、心态问题。认识到位,才能确保工作的方向性;心态积极向上,才能在公正、阳光下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以创新,有事情可以作为,有理论可以研究。要积极树立党委杜吉林书记在2014年10月辅导员专题培训会上提倡的:“应建立‘以生为本样式的服务型学生管理理念”。对此我的理解是:学校学生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工作。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遵循教育以生为本的规律,体现学校育人为先的宗旨,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教书育人的担当,通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援助辅导、社团活动组织、参与社会实践、生活上的关心关爱等等,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这才“以生为本”的体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校树立“服务性管理理念”,“建立‘以生为本样式的服务型学生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员应该用科学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健康的身心去引导和服务学生,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体系”的引导教育,通过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贯穿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始终。应将以往对学生的生硬的“强制管理”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管理。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在联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个体或班级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起到了纽带作用。这种理念的建立、引导责任的实施、师生关系的增进,必然会在实践中产生双重影响、良性循环。辅导员作为学生人格构建的影响者,应该努力做到尊重、关心学生,理解、体谅学生、信任、接纳学生,在我校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教学相长、富有公正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模式,在这种环境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2.建立自我职业素质技能不断提升的意识促进双重提升

在这次暑期辅导员培训会上,2014年江苏省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佘明老师,在会上与辅导员们分享了参加比赛的心得感悟。向全体辅导员介绍了相关比赛项目的类型和评判形式以及个人参加比赛时的得失经验,引入了各种先进而全面化的学工教育理念,让全省系统的学工团队受益颇多。更加让笔者明晰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技能,是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在网络化的新环境下实现育人方式、管理方式、服务的方式的转变,教育引导好学生,除了要提升自身眼界,更要提升工作技能。通过典型经验的学习,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承载的任务决定了,要时刻重视自身的学习进步,积极探索一条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路径,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是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教育者,也在实施教育中得到提升,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辅导员会大有作为。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应强化文明修身,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用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丰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辅导员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做足实践准备。

其次,在本次省校暑期辅导员培训交流会上,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蔡智勇博士,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與风险管理”问题。蔡智勇教授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就在于要向处于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中的学生个体提供各种及时适当有效的心理社会服务,激活其明显的和潜在的心理能源及社会支持资源的需求,以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可靠解决策略和技巧,构建更高层次的完备化心理平衡机制,促进学生人格成长成熟。

作为专职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作用十分重要。发现问题并及时了解情况,对学生心理危机及时识别发现、快速干预处置。对此,专家建议是应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机构,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长期预防在内的综合性机制。这就需要辅导员经常的与特殊群体谈心,发现问题,及时依靠解决策略和技巧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危机,让学生在充满关爱、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再次,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学生工作面非常广,常常需要与学校内各部门的同事接触协作,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可以使这些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这助于在学生当中开展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名辅导员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成绩,辅导员们不能被繁杂琐碎的工作压倒,不能被突发事件吓倒,更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良好的心理素质会让辅导员们有条不紊的处理日常事务,处变动而不惊,知难而进,笑着翻越困难这座大山。这就需要具备多领域、多方面的丰富知识素养:

思政教育知识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

人文科学知识如:哲学、电影学;

自然科学知识如:军事、现代科技等;

在21世纪,计算机互联网不仅仅是辅导员需要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的工作,还是了解时代特色,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窗口,借助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手段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工作。

最后,通过在培训会上对“大学生创业及心理引导的专家讲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创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能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观摩与分组讨论”。自己受益很多,本次培训班,内容实用、培训的针对性强、接地气。通过培训,既开阔了辅导员工作视野,又学到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很有意义。

培训是加强辅导员成长进步的重要手段,培训也使辅导员的工作方向更为清晰,目标更为明确,工作方法得以有效提升,对职责定位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经过培训,让辅导员深刻地感受到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转变、提高。科学有效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的同时,也能促进辅导员的自我成长,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总结本次辅导员培训活动,结合当前辅导员校实际情况,辅导员对自己未来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三点目标:

一是要对工作充满信心。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生事业来作;

二要把握工作重点。学会遵循规律开展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责任义不容辞。

个人也希望通过培训交流活动汲取经验,能够不断探索积累适合辅导员校学生专业特点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为推动我校“以生为本的服务型学生管理理念”的构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雨丰.成为学生心中的朋友—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J].中国西部科学,2009

[2]王望峥,陈帼青.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心得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

[3]吴海燕.浅议做好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心得体会[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体会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京剧舞美创作中形式感的运用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