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在中职统计教学中的实践

2014-12-22王楠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教育案例教学

王楠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中,《统计基础知识》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然而,在传统的中职统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两个显著性问题:一是由于统计学本身概念抽象、公式复杂,而传统的统计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的描述性语言来讲解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于没有实际统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只能用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差。二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多于实践,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改革传统的统计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关键词】创新教育  案例教学  社会实践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5-01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它应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贯穿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既要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在中职教学中体现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训练。

那么在中职统计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学习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学生有心向学,教师才能有的放矢。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引导。统计学看似难以理解,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花些心思,创建实际问题情境,便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每个人都会对某些现象或问题会产生好奇、兴奋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只有有了这种欲望,才能激发学习的潜能,从而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分析、思考、探索、并掌握知识。

2.案例讲解

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际事件之中,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案例,在真实案例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人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如何解读分析结果,并尝试针对所得结果对案例提出独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解、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中的各种问题,使学习更有侧重,保证学到的知识能活学活用。同时,由于结合了形象具体的各种案例,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理解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延伸,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社会实践

社會实践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向导,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于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所学到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才会是社会所需求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商机与危机并存,信息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开展统计调查。因此,必须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同时训练学生实际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安排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展开一场校园调查。

4.小组合作

一个有效的团队是出色完成调查实践工作的前提。中职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也没有团队合作的经验,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如何组建团队。以性格互补的方式来选择组员,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发挥自身优势。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团队,引导学生解决团队合作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有所提高,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在整个校园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选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开展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有效交流以达到圆满完成任务的目的。工作期间,成员间要及时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分工与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优秀品质。小组之间也要展开竞赛,增强竞争意识,以面对今后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创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不单纯拘泥于传统模式下的“以分数论高低”的形式,而是要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察。

例如,在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章节学习的最后,根据学生在校园调查实践中的表现与成果,从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已经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素养与团队精神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学评价也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我们可以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教师对小组完成成果的评价;第二层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第三层则是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最后,将三个层次的评价取重叠的部分,就能得到最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这样的结果也最能使学生信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师主观上重视创新教育,就一定能发掘并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将培养学生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而学生在接受了创新教育后,也定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2]李立清、谢小芸,项目教学法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B].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7期

[3]赵水生、刘太平、许青,统计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初探[B].南昌高专学报,2000年2期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创新教育案例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