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12-22崔晓旭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学

崔晓旭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定倾向相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高度的成就,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8-0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技能学习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在认知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动力、定向、维持、调节以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重视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也需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知倾向。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外界刺激有利于个体发展时,个体本身就会以全部潜能迎合这一刺激;反之当外界刺激不能激发个体特征时,个体本身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如能创造出使学生产生兴趣爱好的条件,就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趋向和美好前景,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动机激发,逐步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学习化学的动机。其次,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灿烂的篇章,化学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进行社会调查,小课题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学习和需要的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首先在教学中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应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态度解决突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讲授知识。情感教学的很重要一点还在课堂外,教师要多接触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你自己。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构成的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激情投入化学学习。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中:

师:谈谈你认识的二氧化碳。

生甲: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生乙:一定空间里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人死亡。还能产生温室效应。

师:你们对二氧化碳作出什么样的评价?

生甲:我认为它是一种我们离不开的物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氧气,也就沒有了生命。

生乙:我认为要控制它,它的害处太多。

……

师:你们讲的都有道理。关键是要全面的认识它。它的作用很明显,就像同学们所讲,离开了它也就没有了生命。危害性也很严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为0.03%,空气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二氧化碳,才是我们所期望的。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穿插资料: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③二氧化碳的循环…

归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师:目前我们使用的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如何控制空气的二氧化碳?

学生从减少家用小汽车乘坐公交汽车、多植树造林等展开讨论。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防止极端思维的产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标准层次化和方法激励化。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有要求独立自主的倾向,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也希望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抱以积极的希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展学生潜能。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而坚强的意志又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利用科学家为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去克服困难,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刻苦求学的精神。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接受锻炼,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智活动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中科学家们崇实、求实、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诚实、勤奋、自信、认真、谦逊的科学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性格特征,发展其积极方面,通过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协作精神。此外还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内容,以此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优良品质。

当然,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很多,其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心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学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