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2014-12-22陈智寅

关键词:实现方法创造性思维

陈智寅

【摘要】我国低等教育制度将已经进入新的改革阶段,而小学学习课程中的的自然课已经修正为科学课,较之前自然课本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新的科学课将会包含更多的自然、地理人文、生物奥秘、化学等丰富知识。而在科教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要考虑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善于诱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自主思考,同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兴趣和创新,这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所以,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当今教学的革新有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  创造性思维  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7-02

0.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发现者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创新的探求过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造性思维包含新的发明创造、科学改进成果等等,孩子作为祖国新的血液和未来,不要扼杀他们的天性,也就是让孩子从小保持创造性思维,将来才能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笔者将通过本文对如何小学科学课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1.引导学生做好“学问”

学问,即是学以即问,问与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问中学,学中问,不断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才能不断的发现和创造。作为言传身教的启蒙人,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一切事物都保持质疑的态度,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当碰到困难的时候,学生通过调整自己思路来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对他人观点的同时,对自身也要保持怀疑态度,不断的进行反思和质疑,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传统教育的枷锁中脱离出来,不会因为定势思维失去对事物的判断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新奇问题,例如为什么刚下完雨天边会出现彩虹,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制的东西,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转而地球又绕着太阳转等[1]。

2.保证课堂良好学习气氛

压抑、焦躁等消极情绪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障碍,如果要消除这样的障碍,需要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让学生学会沟通,积极沟通,善于沟通。沟通是心灵交流的纽带,教师要主动学生进行沟通讨论,课堂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建立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这样的沟通具有随意性、发散性和科学性,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以平等为原则,没有顾虑,学生敢说敢问,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沟通过程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言语交流”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从而避免双方年龄、阅历、身份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代沟,同时又让教师更具亲和力,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时刻融入到学生中间,从而让课堂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提出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的光线、温度、水分、空气中生长的情况”,而学生则会对这些情况差异提出疑问,教师则鼓励学生去质疑这些条件,并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上报和课堂公布,而其他学生对于实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质疑实验操作的差异等。

3.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接收到的知识信息量过大过多过杂,容易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变得迟钝,他们在被迫接受这些冗杂的信息,而丧失了对问题和事物的思考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中,教师不能因为教学计划,而强制让学生接受过多的知识,应保证合适的教学时间,抓住每节课的要点,并把這些要点成功的传递给学生,尽量做到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教学效果。

4.教会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每个事物都是多元化的,针对相同的角度看待不同的事物,也将获得表面看来相同的结论,有时候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得出科学的答案。但要让学生理解和意识到这一过程,则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以一块形状相同的石头和海绵作为举例,告诉学生,虽然看上去给感觉我们两种物体形状是一样,但通过用手去挤压,可发现海绵是会发生改变。而学生根据对这一生动的比喻,则会主动去实验,来向他人证实,自己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摆脱了传统的“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势的禁锢,成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5.调整教学方式和问题难度

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针对网络上下载课件和课本原有资源进行改正调整,保持课堂问题的设计尽量简短易懂,方便学生进行层次分析,从而更好的抓住教程重点。横向来看,问题的设定具有探索性,学生通过搜寻资料、思考揣摩和实验观察进行解决问题;纵向来看,教学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根据学生在各种不同的理解层次,调整问题的难易深浅。

6.结语

小学科学课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因为学生的阅历具有局限性,唯有教师自身具有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思维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今社会的教育,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水平,善于接收新的事物,改变传统教育思维,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以学生为原则,以现实为基础,一些基本的传统知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刻苦专研的意志,通过一种个性而全新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Lindsay Wheeler,Tandy Bell翻译熊侃.开放性探究:在化学课堂上开展科学探究的一些实用方法[J].中国科技教育,2012,(11):39-44

[2]曾宝俊.在充分放手中发挥指导作用[J].科学课,2012,(7):42-47

[3]郑浩然.科学教育新探索——记“2012科学教育国际论坛”[J].中国科技教育,2012,(12):12-13

猜你喜欢

实现方法创造性思维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工程地质在优慕课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学案例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实现方法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