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调查

2014-12-18周亚奎战晴晴杨新全卢丽兰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2期
关键词:树龄槟榔发病率

周亚奎,战晴晴,杨新全,卢丽兰,甘炳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 万宁 571533)

槟榔Areca catectu L.为棕榈科多年生药用植物,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而且是海南省第二大经济作物[1-2]。近年来随着槟榔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黄化病是由植原体(Phytoplasma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槟榔种植的毁灭性病害,1981年发现于海南省屯昌县,现在已逐渐蔓延至琼海、万宁、陵水、三亚、文昌、琼中等市县的槟榔园,已有大面积槟榔园发病造成严重减产及植株死亡[3-4]。在发病初期,植株下层2~3片叶叶尖开始黄化,黄绿部分分界较明显,后逐渐发展至整片叶黄化[5-6]。经调查发现,旱季为症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而雨季来临时,症状有所缓解。发病植株花苞变小或不能展开,提早枯萎,少量结果,但果实变小,品质变差,大多没有商品价值。迄今没有发现有效防治手段来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损失非常严重。

为了系统掌握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作者对海南槟榔主要种植区进行了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选择海南省主要槟榔种植区,东部的琼海市、万宁市、陵水县,中部的琼中县、屯昌县,南部的三亚市。这些地区种植面积较大,而且种植时间较长,黄化病均有发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野外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7],在每个县市随机选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5个地点,每个地点选取3个小区,每小区调查50株。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坡地(有一定坡度的山地等),水分保持能力较弱的低洼地(包括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田地),地面较为平整,保水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平地。记录所调查的槟榔树龄,将其划分为低龄树(10 a以下)、中高龄树(10~20 a,20 a以上)分别统计。在调查危害情况时,同时了解该种植地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年限及每年的产量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龄槟榔发生黄化病情况调查统计按不同树龄划分,各地区槟榔黄化病的发生情况见表1。6个市县的黄化病平均发病率为23.81%,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为陵水,达到了37.81%,发病率较低的是琼中地区,平均发病率15.02%,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也在20%左右。树龄10 a以下的槟榔发病率较低;其次是10~20 a的,超过20 a的发病率较高,陵水地区的发病率超过50%。

表1 6地区不同树龄槟榔黄化病发病率 %

2.2 不同地形槟榔黄化病发病情况按坡地、平地和低洼地3种地形划分,各地区槟榔黄化病发生情况见表2。从平均数据看,平地槟榔发病率最低;其次是低洼地;坡地发病率最高,达到30.47%。

表2 6地区不同地形槟榔黄化病发病率 %

2.3 不同树龄和不同发病年限对槟榔产量的影响

黄化病导致槟榔产量明显下降,不同发病年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1。随着发病年限的延长,槟榔产量迅速下降,大多槟榔园在感病3 a以后,产量很低,部分植株已不能结果或果实没有食用价值。树龄小于10 a的槟榔产量下降最明显,也最容易死亡,树龄较老的植株在发病初期产量下降较慢,2 a以后也迅速下降,最终不能结果。

图1 不同树龄和发病年限对槟榔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看,6地区中陵水地区槟榔黄化病发生最为严重,达到37.81%,很多地方槟榔树已经死亡,只剩树干,山坡地尤为明显。相对较轻的是琼中地区,发病率为15.02%,其他4个市县的发病率相当,都在20%上下。该病害对槟榔产量影响严重,带病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从1981年首次在海南发现此病害,到2005年数据显示染病槟榔超过2000 hm2,到了2010年已经在2600 hm2以上[8],扩展速度非常快。

不同树龄槟榔感染黄化病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低龄树发病后产量下降较快,可能是抵抗病害的能力较弱,同时营养生长也有消耗。对于低龄植株感病后应尽快处理,防止感染其他植株。树龄较长的槟榔在染病初期产量下降稍缓,能保有部分产量,应加强栽培措施,以降低损失。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最后都会导致植株死亡或不结果,反而有可能造成其他健康植株染病,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文研究结果和杨枝林 等[9]的研究略有差异,可能是在槟榔种植区由于地区选择不同以及随机取样上的误差造成,所以要求在调查取样时样本尽可能多一些,这样得出的数据能更好的反映实际发病情况。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海南槟榔种植区黄化病病情严重,而且暂时没有有效的药物用于防治,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对种植户进行宣传培训,一旦确认为患病植株,建议砍掉销毁,不要因为一时的产量导致扩展至整个种植园,最终影响海南槟榔种植业。

[1] 杜道林,甘炳春,王有生,等.槟榔种植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种业,2005(7):37-38.

[2] 杜道林,甘炳春,王有生,等.槟榔规范化种植与保护抚育标准操作规程的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3):18-21.

[3] 赵健生.槟榔黄化病的调查报告[J].热带作物科技,1985(1):64-65.

[4] 金开璇,孙福生,陈慕容,等.槟榔黄化病的病原的研究初报[J].林业科学,1995,31(6):556-558.

[5] Nayer R,Seliskar C E.Mycoplasma like 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catectu L.[J].European J Forest Path,1978,8:125-128.

[6] Rawther T S S.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nut:Symptomatology,bacteri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J].Arecanut and Spices Bulletin,1976,9:22-24.

[7] 周亚奎,甘炳春,杨新全,等.海南省槟榔红脉穗螟危害情况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20-21.

[8] 车海彦.海南省植原体病害多样性调查及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9] 杨枝林,周亚东,沙林华,等.海南省槟榔主产区槟榔黄化病发生现状[J].热带林业,2013,41(1):49-51.

猜你喜欢

树龄槟榔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灵武长枣果实主要品质指标比较与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的抗抑郁作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