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秋

2014-12-18魏龙飞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赏月团圆月饼

魏龙飞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人总要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时至今日,中秋仍然代表着团圆与思乡。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亦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北宋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习俗

谈起中秋,就免不了谈月亮和月饼。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切开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这句词,恰恰说明中秋和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吃月饼

月饼大家都熟悉不过,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得好,“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

月饼更是被人们当做联系感情的纽带,代表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我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中秋探亲访友仍是其亘古不变的内涵。中秋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思乡,代表着丰收,代表着中华民族扎根于内心的乡土情节。

猜你喜欢

赏月团圆月饼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中秋节里吃月饼
中秋赏月邀请会
月饼
中秋赏月
团圆中秋
一起来做月饼吧!
中秋一起来赏月
别样的中秋赏月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