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养殖在赣源

2014-12-14黄志明新干县水产站刘宗衍汪晟

江西农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干县泥鳅种苗

◇文/黄志明(新干县水产站) 刘宗衍 汪晟(本刊记者)

新干县城不大,溧江镇溪边村赣源泥鳅养殖基地距县城中心有十几公里。在赶往那里的车上,新干县水产局工作人员黄志明告诉记者,基地在这里选址,就是因为此处“没有污染”。

在养殖基地的山脚,立着一块“新干县渔业养殖基地”的立项牌,这无疑象征着新干对这片泥鳅养殖基地的重视。下车后不久,记者见到了也是刚从县城赶来的钟建贵,他是这片泥鳅基地最大的主人。只见他身着旧军装,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副实干家的模样。钟建贵告诉记者,他是在山东服役的,正是部队的生活成就了他现在的事业。几年前他退伍回到家乡,年轻人大多涌向了城市务工,许多好的土地面临着荒废,他不忍心,总想着要在这片土地上做些什么。当时,他听说同期退伍的战友在家乡养泥鳅,便过去看了看,哪知道一看就是一年多。“我是去学习的。”钟建贵直言不讳,“我刚到那里便被那些湿乎乎、滑溜溜的东西给吸引住了。”2011 年,钟建贵再次回到家乡,正好赶上土地流转的浪潮涌向新干。“600 元一亩,我和我另外2 个好‘兄弟’,几乎把这个山头能养泥鳅的地都承包了下来,价格是有些高,但是乡亲们都很支持我,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钟建贵这样描述自己创业初期的感受,“虽然当时一切都是有限的,但是我充满期待。”

按照标准进行的事业

19 个标准养殖塘,4 个优质的品种,1 套完整的水循环设备,这大致就是赣源泥鳅基地的基本配置。19个养殖塘由高向低排列,方便高处的水库对池塘进行水源补给。每个标准化池塘都有1 个入水口和出水口。“每个周期,我们都会根据天气状况适时换水。”钟建贵对此津津乐道。水源是泥鳅养殖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村里建水库本来就是为了搞立体农业,正好在泥鳅养殖中派上用场。而且水库水经过了沉淀,水质更适合泥鳅的生长。

对于食物,泥鳅是比较挑剔的,并不像四大家鱼那么好喂食。在被问道这些饲料有什么不同,钟建贵的战友杨剑锋表示,其实饲料也没啥特殊,只是找到泥鳅爱吃的东西加工好即可,且不含任何添加剂,力求做到纯天然养殖。“喂食必须在泥鳅的生长期里面进行。”杨剑锋向记者介绍,“冬季气温低于16 摄氏度的时候,它们是不吃食的,春季来临的时候则要多喂一些。”

钟建贵三人去年引进了新品种——台湾鳅,其最大的特点是生长快、收获周期短,从种苗到成品一般只需3 个月。但是台湾鳅是外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基于此,钟建贵根据新干县水产局技术人员的建议,一方面尝试让台湾鳅与当地鳅进行杂交,另一方面尽量将台湾鳅养殖在阳光条件较好的高处。两者配合,台湾鳅在这里同样长势喜人。

讲到近年来在泥鳅养殖中的一些心得,钟建贵谦虚地表示,这一切都是标准化的力量,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一切都在学习中进步

2011 年,泥鳅养殖刚起步的时候,基地的规模远没有这么大,“也就这么几片池子。”钟建贵的另一位战友罗广新说,“品种仅限在青鳅,非常单一。”土地资源少,养殖技巧也不够到位,这是赣源泥鳅基地遇到的两大瓶颈。钟建贵三人决定边养着已有的青鳅,边陆续分批外出学习。钟建贵有针对性地去了相近纬度、地形条件相似的江苏赣榆和江西余干这2 个泥鳅养殖较为成熟的地方,尽管条件辛苦,但每个地方都呆上了好几个月。“收获很大,几乎为我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钟建贵这样评价2 次学习。归来后,钟建贵三人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促成了许多土地的流转,使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更重要的是,从选种到池塘设计,从喂养到防疫泥鳅养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

到今年,赣源泥鳅养殖基地的春季泥鳅亩产比3 年前增产了近1000斤,新干全县也有多人获得泥鳅种苗繁育资格。

应对市场?产销不是问题,生态才是

有产有销,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在产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钟建贵一点都不担心销路。泥鳅作为家庭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市场供应始终不是很充足。近年来,野生泥鳅数量的大幅下降,让供不应求的现象愈发突出。“我都是按出口的标准养的,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的客户都很喜欢我的泥鳅。”谈到泥鳅的品质和市场接受度,钟建贵非常自信,“市场我本人会去跑,我的2 个合伙人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在泥鳅繁殖的季节,种苗的销售同样火爆,整个新干的泥鳅种苗几乎都来自赣源基地。“我们卖种苗送技术,这是我们成功的最大秘诀。”杨剑锋说道。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干泥鳅已经辐射到了吉安、樟树、丰城等地,甚至在某些地区能和余干的泥鳅一比高下。今年,兄弟三人又投入几百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

在被问及为何那么自信时,钟建贵带记者来到一处水源,用瓢舀起水大口喝了下去:“我们这里除了新来的泥鳅,一切都是原本模样,没半点污染。”钟建贵又指了指水源边的土路说:“两年前修路,由于各种原因到山脚就停了。我却觉得更好,修路多多少少都会破坏到环境,原生态才是最好的。既然群众已把土地交给我,那么我就绝不能把这些宝贵的土地给糟蹋了。”

正因有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养殖程序、不断进步的养殖水平及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态度,所以成就了新干泥鳅产业的大发展。

记者在离开之际再看山脚下的“立项牌”,更能深感到新干泥鳅产业的名副其实。

延伸阅读:2014 年7 月6 日下午,赣源生态泥鳅养殖场第五批500万尾泥鳅水花鱼苗顺利下塘,另外前三批水花已长成5 公分以上的夏花,成活率超过80%,现正在陆续分塘培育或出售。截至目前,该场已繁育泥鳅水花苗3200 万尾,填补了该地区人工繁殖泥鳅的技术空白。

泥鳅以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色著称,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新干县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新干县赣源生态泥鳅养殖场自2012 年底开始,在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利用溧江镇溪边村章家门自然村东皂水库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筹资金200 万元,陆续开挖泥鳅养殖池近200 亩,并建好泥鳅繁育设施,开展人工繁育泥鳅试验,在历经外出学习培训、引进种苗、对比实验等诸多环节的技术攻关后,攻克了催产孵化、鱼苗培育等诸多技术难题,于泥鳅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4 年市、县水产专家组织联合攻关,使催产孵化率提升到90%,夏花成活率达80%以上。预计全年催产大鳞副鳅、青鳅、黄板鳅等优质亲鳅1000 公斤,繁殖泥鳅水花5000 多万尾,养殖成鳅200 多吨,年产值可达500 万元以上。

目前,新干县农业局正在借助这项技术,利用新干丰富的水面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扶持泥鳅养殖,引导扶持企业(养殖户)构建起从鳅苗繁育、到成鳅养殖、再到鳅苗和成鳅销售一条龙的渔业产业化链条。

猜你喜欢

新干县泥鳅种苗
泥鳅笼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新干县开展大米品牌创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强化防控 靠大联强新干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捉泥鳅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新干县“十二五”生态资产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