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控航拍:换个角度拍新闻
——从昆山中荣工厂爆炸看新媒体环境下航拍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2014-12-12文/韩

中国记者 2014年10期
关键词:都市快报昆山航拍

□ 文/韩 丹

遥控航拍:换个角度拍新闻
——从昆山中荣工厂爆炸看新媒体环境下航拍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 文/韩 丹

我的“微航拍”上了央视

提到航拍,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传统航拍所用的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宇宙飞船等。近几年,遥控模型飞机航拍的方式出现,这就是我文内所说的航拍。遥控模型的飞行和照相机的控制均采用无线电,因此飞行高度比其他类型航拍都低,所以我更喜欢称它为微航拍。这种模型航拍器有两种,一种是模型直升机,一种是多旋翼。

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工厂特大爆炸,我作为《都市快报》特派记者,下午3点到达现场后不到一刻钟,就把航拍照片发给后方编辑。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马上发布,当天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

中央电视台知道我在航拍后,通过报社协商,获取相应素材。接连几天,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栏目都采用了我航拍的现场视频。《羊城晚报》的微信公众号“羊城食客”对此发表评论称:“新装备吓死人:昆山特大爆炸现场上空惊现无人机,众记者甘拜下风。”此文一天点击量就突破了两万。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如何把航拍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如何把航拍作品传播最大化?我在实践中逐步摸索。

航拍突破现场采访局限

昆山中荣工厂发生大爆炸后,我第一时间带上“快拍一号”航拍器,以便更好地记录现场情况。

抵达昆山后,距离中荣工厂还很远,就看见了警戒线,我们赶紧停车,以最快速度展开“快拍一号”航拍器,校准、启动、起飞一气呵成。这时,很多媒体记者和群众围过来,观看监视器的实时航拍画面,他们都无法靠近爆炸厂房。

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航拍可轻易突破人为封锁限制,这对新闻记者来说,太重要!此次航拍,我从多角度拍摄爆炸厂房情况,尽量降低航拍器高度,使画面中能清晰地看到爆炸车间满地的轮毂,甚至能看清救援人员的面貌。如果不采用航拍,对一个没得到授权的摄影记者而言,这样的画面绝对无法拍到。

新视角:在熟悉的环境中看到意外

面对每天的常规新闻,我也尝试运用航拍手段进行报道。2011年6月,西湖申遗成功。作为杭州记者,我从新闻角度考虑“换个角度看西湖”。采用航拍,可以让一座原本熟悉的城市,以全新面貌展现,让读者看看熟悉中的意外。

今年8月,我精选的一组以杭州的春夏秋冬为主题,名为《你从未见过的航拍杭州,这才是天堂》的航拍照片,经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发布后,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大量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0多个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组照片,让这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达到刷屏效果。其实,这组风光照片不是一蹴而就拍摄,它是我四年来各种航拍手法的总体呈现,陆续刊发在《都市快报》的天气新闻版。画面有清晨,有日暮,有垂直视角,有平视,有的是同样景物冬夏两张对比图,采用何种手法,完全取决于拍摄景物。这些景物,对杭州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但没从这个角度见过,这就是航拍的魅力。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新闻航拍不但可以把记者的眼睛送到新闻现场上方,全面观察新闻现场状况,对稿件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让观众如亲临现场,完全自主地了解新闻状况,这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容易实现。

飞得好,才能拍得好

航拍,首先是航,然后才是拍。要航得安全,航得顺利,否则对于“拍”来说都是空话。设备可以购买,技术可以学到,但操作者的情绪控制和拍摄时机的把握,需要更多的磨 练。

对于航得安全,我有深刻教训:第一架航拍机刚刚航拍就坠毁了。那是2010年,我接手杭州市民摄影节的主题摄影展《航拍三江两岸》,第一架航拍机组装好,经过几次试验,就到新安江大坝去拍摄。起飞很顺利,飞行也正常,拍了很多照片,画面也很好,拍了5分钟后,觉得画面拍摄到位了,就准备飞机下降。飞机慢悠悠往下降时,我有些心急,想快一些,就把遥控油门拉到底,结果螺旋桨就停转了,飞机自由落体掉到水里。这可是我第一次正式拍摄,幸好潜水员帮我把飞机捞上来,但彻底报废,相机镜片射穿,就剩一个空壳,幸好储存卡没坏,照片还在。飞机摔烂了,怎么办?好不容易把航拍做起来,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更何况有摄影节任务等着,只能咬碎牙齿往肚里咽,再做一架。

因为有第一架的经验,第二架做得很顺利,改进了之前出现的很多问题。我用它拍了很多地方,这些照片作为航拍三江两岸主题展,吸引了很多观众。相关负责人看到这么多照片,正式为航拍飞机冠名——“快拍一号”。

另外,航拍一定要取得当地航管部门的同意,报社经过多次与航管部门的沟通,取得了支持。

航拍:新闻+技术+艺术

航拍只是手段,不是唯一目的。捕获新闻需要航拍技术,而从哪些角度解读新闻,就考验航拍记者的新闻功底。

现在,新闻航拍已经常态化运用到《都市快报》的新闻报道中,一次成功的新闻航拍,会使报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14年7月31日,杭州发生地铁四号线工地塌方透水事故,我携带“快拍一号”快速抵达现场,用最快速度,多角度、多方位、多高度飞行完了一个架次,只飞了3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不经过剪辑的情况下,立刻上网发布,方便后方多媒体传播抢时间的需要。就这样,在我第二个架次航拍还在进行中,第一架次的画面就已经通过《都市快报》的官方微博、微信发布了。而第二架次与第一架次的画面内容是有区别的,第二架次拍摄更多的细节,这样也弥补第一架次为追求时间所做的割舍,同时,也更注重画面的艺术感。

航拍中的“拍”,更多强调摄影者以自己的感悟去掌握一门综合技能。其中,对新闻的不同理解、对技术的长期磨砺,以及对画面艺术的追求,是成就一次航拍、完善一张照片的关键所在。

两大难题:飞多高和飞多久

当前,航拍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新闻航拍与风光航拍不同。新闻航拍,不能给读者呈现毕加索油画一般的风光片,读者需要的是新闻事件的全貌和新闻现场关键部位的最清晰画面,因此就要求飞得低。因此,也带来安全问题。飞行时间是新闻航拍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航拍飞机换电池期间出现关键瞬间,那就会错失良机。

航拍,说到底就是给大家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视角变化了。善于运用各种光线条件、各种地理地标,灵活机智地使用航拍器,相信你的航拍照片会一次比一次好看。

(作者单位:都市快报社)

猜你喜欢

都市快报昆山航拍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古城夺宝》是如何问世的——“良渚申遗成功”都市快报大型融媒体互动爆款产品诞生记
难忘的航拍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陕西画报航拍
细分服务:媒体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关键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