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以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教研活动为例

2014-12-06王明亮张朝辉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温岭市基础目标

王明亮张朝辉

(1.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317502;2.浙江省温岭市城北小学,317519)

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以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教研活动为例

王明亮1张朝辉2

(1.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317502;2.浙江省温岭市城北小学,317519)

一、“会”是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

“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中的“会”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运动基础。一个人从小到大,拥有无数的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有效和实用的。本次活动中的两堂评后展示课,宁波蔡老师的《直跑屈腿跳高》中的练习,授课教师没有直接从直跑屈腿跳高开始,而是针对学生有跳房子的基础,设计出先让学生进行跳房子练习,借助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从学生会玩的跳房子游戏入手,慢慢过渡到直跑屈腿跳练习,最后进入直跑屈腿跳高练习。这样的设计正是基于学生已有运动基础,真正体现了“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的教学思想,这样的设计不仅巧妙,而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反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不要一味以技术教学为唯一思想,把技术教学作为教学的主导线,这样的设计会使教学陷入一个死胡同,设计出的教学环节会比较死板,学生又是走技术学习的老套路。“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从学生会处下手教,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出发点,学生在练习时更容易接受,不会认为又是学习技术动作。实践证明,从会处入手教,学生掌握起来更顺利,学习兴趣也相对较高。

二、“会”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也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既然要从会处下手,那肯定要面对不同的会处而进行教学。如,嘉兴高老师的排球课《正面下手发球》,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击球练习中,执教教师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击球部位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自由用手的任何部位进行击球。让学生用手的任何部位进行击球,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用正确的部位击球,但每个学生的击球方式却是最适合自己的。

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不要用标准的技术动作来约束学生,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观第一堂排球课,该课执教教师从正确标准的击球部位进行教学,所有的学生最后都统一用虎口击球。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许这个学生适合虎口击球,但那个学生却最适应用拳头击球,毕竟学生不是运动员,他们不需要掌握绝对标准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排球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要想他们长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是保证他们能长久保持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

三、“会”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的兴趣点在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体育教师深思。做个最简单地对比,当你参与一项活动时,假如这项活动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再让你去参与,这时相对来说你的兴趣就会高一点,因为你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起来就会很顺手,就能提高练习兴趣。反之,操作起来都是不会、不顺利的,想要长时间去参与这个项目,则需要更多的其他刺激因素。所以,“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也是保持学生练习兴趣的一个重要表现。如,宁波蔡老师的跳房子教学环节,从学生会的游戏开始,课堂氛围热烈高涨,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反观另外的两堂展示课,教师都是一味地进行单跳双落的技术教学,学生机械重复地操作练习,枯燥乏味,练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低沉。“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也是保证学生练习兴趣的良方。

反思:想要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从学生的会处进行教学设计。会是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应寻求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内驱力。教师总是想着通过一些途径、手段、方法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却忽视了从学生的会处去思考。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用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去作为教学的基础,再配合教学手段等方式去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或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四、“会”是重视学生的目标达成

“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判定会与不会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当学生会了,你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目标任务了。一堂课中,可以设置多项目标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递进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第一个目标任务达到后,这时的不会就成为会了,也就为下一个目标任务打下了基础,从而一步一步向最终的目标任务迈进。如,高老师的排球课,面对排球网发球练习时,高老师首先是距离网较近,让学生进行发球练习。这个不会是建立在刚才会用球击球的基础上。当学生能顺利地把球发过网时,这时的不会又变成会了,就可以进入下一个不会的教学程序了。这时高老师又让学生站在距网稍远的距离进行发球练习,这时又重复了一个会与不会的循环,直至学生最后达到高老师的最终目标任务。

反思: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会与不会的鉴别和判定,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目标任务达成度。当有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时,就可以进入下一目标了,会就是评价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标准。但是,笔者认为高老师的这个教学部分忽视了一个分层教学。当每一次布置下一任务时,没有考虑到那部分还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而是全部进入下一目标。其实这部分还没达到目标的学生还处于一个不会的状态,还不能进行下一任务的练习,而是应该继续在原有目标处进行练习,直至达到目标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目标任务达成度,才能真正达到“教其不会,从会处下手教”的思想精髓。

猜你喜欢

温岭市基础目标
关工群聊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他是最美关工人——记浙江省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