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专业评价的适用至上

2014-12-06祁晓健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具体育教师标准

体育教师专业评价的适用至上

专题点评:

适用至上,意即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意。围绕“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一文展开研讨而推出的四篇文章诠释出“适用至上”的共同理解。

一、专题概述

“论体育教师专业评价的六要素”一文,是开发者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解读性文字,陈雁飞教授借助对问题的追问,纵向上,以精炼的文字智慧地回答了体育教师评价的六要素,即评价意义、对象、主体、原则、内容、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横向上,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体育与健康)》(以下简称“标准”)有机穿插进六要素中,对其进行了通俗、整体且全面的介绍;文章透析出如下观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应受到尊重,体育教师职业是一份可以令人快乐的事业,只有发展了体育教师,才会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澄清了评价权的“自我”和“他我”评价方式和多元主体的优劣问题,以明确的评价原则,清晰和构建了“评价体系”。文末以发展的观点针对当下体育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见性聚焦。本质地看,本文借助要素“构建体系”,实则为曲径通幽地展现标准的内核提供了铺垫。读者可结合本文再阅读标准定有收益。

尹志华博士撰写的“借鉴与启示: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评析”一文,其实是对“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一文全方位的深度解读,本文视角独特地论述了评价工具的特点和启示,如基于美国国家课程标准、评价主体多元、注重课堂教学等特点,重点传递出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帮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实现健康成长而创造便利条件,彰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评价教师不只有“自上而下”更是多层面参与的互评,评价体育教师并不是对体育教师进行等级评定,而是向他们提供评价的反馈信息,督促其不断改进;评价工具紧扣体育课堂教学的“命脉”,指明了体育教师“教学专业性”的发展方向。“启示”部分强烈提醒读者,转变评价理念的最本质的问题是厘清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认识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属性,进而为评价理念的转变找准着力点,也才能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当然,开发可操作性评价工具、引入专业协会介入评价、借鉴国际经验等颇具实用的建议,很值得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并吸收。

“标准与工具:外在规约走向内在自律”一文,主要从普及原理知识的角度出发,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识别,以达触类旁通、增进理解之效,通过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的特点与不足,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指导(体育与健康)”的亮点与不足,两者进行整体比较分析,梳理出各自的特点与问题,借助广泛的文献研阅,提出并明确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价工具的构建原则,如评价工具构建的自主权、专业伦理知识、国际视野、简单原则等的提出,为构建和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即在学习研究中获取评价认知,把握标准与工具的过程性特点、在群体和组织中寻求发展。在评价标准之间获取平衡。文章呈现出概念认知、特质厘定、原则廓清、方向预见的逻辑结构。

薛维老师的“评价体系研究”一文,针对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体系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问题,或适用于综合科教师,或过多强调体育学科的专业性,更多研究停留于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成熟时期”,忽略专业化成长的阶段过程性,显示出缺乏对各阶段专业化成长评价体系的研究,难以发挥评价多学段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全面作用。作者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五个发展阶段,运用综合方法,建构出兼具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评价体系,对五个不同发展时期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使评价体系专业发展阶段而呈现动态发展,通过权重突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引导教师从打好基础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做到全程的动态引导跟踪评价,这一成果颇具实力和挑战。

二、专题评点

作为专题研究文章,上述四篇文章整合于“评价工具”专题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使得本专题具备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整体性,虽然,每位作者在各自的研究层面在深入阐释并言说各自研究领域的观点,但诸多成果构成的“复合体”,已经让每一篇文章都不再成为孤立的存在物而融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整体地发挥着部分功能难以实践的综合功能。陈雁飞教授以开发者身份言说体育教师专业评价“六要素”,尹志华博士基于自身优势针对“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论“借鉴与启示”,笔者以中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价工具的比较视野呈现概念、特点、原则和方向,薛维老师则基于问题、运用综合方法构建评价体系。

四位作者对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均有着适用至上的共同理解,专题文章均关注体系的构建,陈雁飞教授“六要素”一文属体系的框架性构建,薛维则以体系的案例予以实证;四位作者均不约而同地对原则、特点、要素、展望等有各自的理解,一线教师还侧重特点和不足的挖掘和比较,本专题的前三篇文章均提及了一个重要关键词“国际”,说明构建体系不能囿于现有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认知、开发、研究等现状,我们不仅要看到“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的案例,而且要着眼于更多国家评价体育教师的做法与经验。比如芬兰教育中,无论是学习评价还是教师评价方面都没有评比,而依赖于高素质教师的责任和自觉。来自农村的两位作者还有着自身的“专业伦理”视野,体现了一定的研究深度。而第三方介入评价、评价权识别、可操作性和结合中国国情等的思路,较好地体现出“借鉴国际但应考虑国情”的构建理念,诸多建议显得非常专业和中肯。

本期研讨文章篇数虽只有四篇,但却集结了不同身份的作者,陈雁飞,“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指导(体育与健康)”的开发者、尹志华,“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价工具”的长期关注者、研究者,笔者则属中、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评价工具的比较者,薛维是评价体系的构建者,来自高校和基层的不同对象,围绕专题展开专业对话,形成了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语境。

“美国体育教师评价工具”一文刊出,期望引起一线教师的关注。同样,本专题研讨的初衷是希望在专家的引领下,期盼更多一线体育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案例研究,形成专业发展的个案,弥补本专题缺乏体育教师团队和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的一大遗憾。然而,正是这带有遗憾的残缺,才为研究预留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但总的来说,本期专题研讨不仅圆满完成了体育教师评价相关的概念原理的普及、评价要素与方法的介绍、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任务,而且每篇文章均对今后体育教师专业评价进行了合理预见。可以说,体育教师评价作为学校体育的新课题,研讨才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紧接着需要跟进的是实践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未经审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体育教师唯有持“日三省吾身”的觉悟,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经不断的教学行为变革和专业反思、进而砥砺意志,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完全有可能。体育教师只有真正行动起来,基于自身的专业实践展开叙事、对话和反思,构建适用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必然成为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热点。

点评人:祁晓健 (“学体名师专家库”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工具体育教师标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