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研贵在有效创新参与浙江省五城区体育教研活动有感

2014-12-06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研员学法教研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区域—教研贵在有效创新参与浙江省五城区体育教研活动有感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编者按:2014年6月9日~11日,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在嘉善县举行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研讨活动,活动上课内容为:二年级——直跑屈腿跳高,五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主要由拱墅区、江北区、温岭市、嘉善县各派一名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课后主评教师中的两位教师再次对2个教学内容进行上课展示。针对本次研讨活动,本刊进行专题组稿刊登,分两次刊发专题稿件,本期主要针对五城区五次活动的概况、采用“上课—评课—评课老师上课—专家点评”的教研方式如何操作、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评课者及上课者的思路、以及观摩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收获、感悟等内容进行专题组稿,以期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敬请大家密切关注,并且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撰稿。

一、“自觉自愿”主动式的教研态度令人赞叹

浙江省五城区这次教研活动,从组织者到上课评课教师、教研员,再到观看交流学习的教师观众,无不呈现出“自觉自愿”的主动性特点。这项活动是源于民间,是自发主动奉献并能够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深受大家喜爱和积极参与的教研活动。

耳闻目睹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教师步行十几公里赶到活动现场,自费来教研,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让笔者由衷地敬佩。有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学习态度,还有什么经验学不到?还有什么理论学不会?这样的教师根本无需担心其专业发展与成长,随着工作阅历的积累,定能很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相信,我们国家会有一大批这样的年轻体育教师,如饥似渴地探寻知识和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这些有活力、有干劲、机智又灵活;有知识、有学历,聪慧又敏捷的年轻教师。只有一批批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才能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作用,肩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任。

年过七旬本应幸福地安度晚年的董玉泉老师的身影同样出现在这次教研会场上,让我着实感到吃惊、仰望和敬重。因为,那是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个无形中带给诸多年轻人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不辞辛劳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精神力量。他在看评课环节,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搬着小板凳坐在了方队之中,聆听大家对课的点评,笔者作为点评者之一,生怕有认识上的不到位,语言表达上的不得体,评课全面性和深入性上的缺失。该活动让笔者领略到了他那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更感受到了一种能够鞭策笔者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的动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和成功,需要老一辈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在年轻人身上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年轻人的成长少走弯路,使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二、“上评上评”阶梯式的教研模式实属罕见

(一)一线教师上“研究课”。从活动现场来看,笔者相信参与者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了充分的准备或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从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是创新方式上,都可以反映出做了研究型备课的准备。尽管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提高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越多问题的暴露不是一件坏事。假如从一节课上学习经验是一种提高的话,从课的若干大小不等的问题中,依然可以带来诸多启发,可以避免自己将来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何尝不是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二)一线教师评“研究课”。本次活动上,从几位评课教师的评课思路、方法和能力来看,不但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能够看出门道的看课技巧和评出水平的评课技能。看到和听到一线教师的评课,可以说是让笔者彻底地改变了我过去的错误认识。以前听个别一线教师说,他的理论基础薄弱,需要认真学习很多理论知识。笔者就信以为真,总认为一线教师好像都需要大量补充理论。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通过这次活动,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教师不是真正地缺少理论,有可能是未能弄明白那些“云里雾里”的理论或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有可能是学了很多理论在教学中不善表达;有可能认为自己缺少理论是一种谦虚的交流等等。一线教师具有研究能力,看过不少理论,假如每一个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都能够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的话,笔者相信,都能够在看课以后,看出真问题,并站在一定理论的高度侃侃而谈。自己与一线教师比起来,更应该向他们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评课教师再上“改进课”。这个环节以前笔者从未看到过,这个环节的安排,不仅对这些评课教师是一种挑战,而且,通过当场作出的改进,让所有看课的教师获得了交流学习的价值。不但看到了“研究课”的改进方案,更学到了在此基础上的有效创新。这次活动中,该环节中大家都看到了进步:“研究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在“改进课”上更加活跃了;教法选择不够准确的,在“改进课”上灵活适宜了;评价过程未能很好地把握的,“改进课”上做了有效的调整,体现出了课堂评价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尽管“改进课”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是,这种形式和体现出的改进不但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让每一个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都能够有着更大更多的收获,几乎让每个认真学习和交流的教师包括笔者本人,都能满载而归。

(四)教研员等第二轮综合评课。这个环节安排得十分及时和必要,不但体现出了层层递进的活动安排,而且,无形中让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评课PK。这次活动,不但看出了教研员评课十分到位、全面和有深度,更让大家发现,几位评课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这更反映出了各区教研员平日对一线教师全面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无论如何,多轮评课远远高于单次评课所能达到的教研效果。

三、“解惑引领”答疑式的教研目标清晰呈现

浙江省五城区体育教研活动,每届除了邀请浙江省教研员、市区教研员,还会邀请一位省外专家或学者。被邀请的嘉宾,不是“凑热闹”,也不是“只观展”,而是带着明确而艰巨的目标任务:给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解惑”,为体育课改方向“引领”。本届教研活动笔者作为被邀请的嘉宾之一,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一)回答教师提问。首先,要回答的是一个参与第一轮上课的教师提出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困惑,又较为典型的问题。即,“当有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是集中纠正还是个别指导?如果是集中纠正困惑会耽误大家的练习时间,应该如何处理?”这一困惑实际上从很多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能够看到,一方面看到了该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任课教师的处理方法。在此笔者谈一谈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

第一点需要明确的是,要有允许学生出错的心理准备,因为运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的泛化阶段,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正常的学习阶段。第二点要把握的是,不要一看到某学生出现错误,无论错误大小都去反复纠正,更不要仅仅看到极个别学生出现的动作错误,而让全体学生集中起来看教师纠正某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样做既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又容易让那些本来是动作正确的学生,又受他人错误动作的影响。实际上,有的时候,很小的错误,或更为准确地说,前期的很小的错误,几乎不用教师纠正,有的学生通过练习时间和次数的叠加,小的问题就能自行解决。只有大多数学生都出现相同或不同的错误动作时,才有必要集中纠正。因此,既要明确该不该纠正或集体纠正,又要把握好纠正的时机。

(二)本次活动的感悟。通过看课,聆听评课,还有三点想法想与大家交流。一是“简单教材”如何教?二是“学法指导”如何做?三是“课堂评价”怎样把握?

1.“简单教材”如何教。似乎听起来不像是一个问题,但教学中却有“简单教材复杂化的教,把原本会的学生教成了不会”的现象发生。例如,“直跑屈腿跳高”这一教材内容,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教学现象。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把握的关键是:(1)分清所要教的内容是需要以学为主的,还是以练为主的。有些是通过练习提高基本运动能力的,而有的是通过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分清这些,才能够很好地把握,如何教、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学成什么样、教到什么程度等;(2)基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简单的内容学生容易缺乏兴趣,因此,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非常必要;甚至有时候简单的如“单跳双落”等内容的教学,可以不太强调技术动作,而是要锻炼学生如何跳得高,如何跳得远,如何跳得协调等。体育教学要能够与生活实际关联起来,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抓住关键点,灵活把握简单内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学法指导”如何做。过去我们更多地是谈教法,很少谈学法。现如今我们不但要谈学法,还要了解和把握如何在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环节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便于学生掌握好的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实际上,当我们再次翻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时候,不难发现,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写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是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学法指导非常关键。而且,有无学法指导其课堂学习的效果存在明显不同。假如学生不会听讲或不会观察,会对下一个环节练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练习活动很盲目。其实,及时有效的学法指导,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告诉学生该如何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中思考什么,甚至提出更为明确的“观察后提问”的要求,能够提醒并激发学生认真有效地观察。

3.“课堂评价”怎么把握。在本届五城区教研活动中,无论是第一阶段上的“研究课”,还是第二阶段上的“改进课”,都可以看到,几乎每一节课都涉及到了评价环节,有的不太明显,有的有明确的说明或提示。形式上,有的颁发小奖品如小贴画粘贴在上衣上,有的口头表扬。评价主体上,有的是学生自评、互评,有的是教师评价。问题在于,如何使评价更有效?首先,评价时要有标准,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心中要有一个什么是好、什么是差的区分。但是,在一些课上,很少有教师关注到“标准”问题。大都在说,“下面同学们对自己做个评价,或小组内、组间进行一下互评。”如果没有把评价标准事先告诉学生,学生就很难把握评价的尺度,评价的客观性也就很难体现。再加上有一些教师不提出认真观察、观察什么等明确要求,很有可能学生完全从自己的喜好角度进行模糊判断。因此,“标准”是组织好评价环节的关键。其次,体育课堂评价需要灵活把握,采取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但对评价结果学生做出的反应要引起重视。因为,通过学生的反应,可以初步判断评价方式是否有效,以及该如何调整完善评价。例如,在“研究课”中,有一节课教师给受到表扬的学生发小奖品,好像看上去是带有隐蔽性地递给学生,学生来不及看清是什么奖励,又迅速地将其装入衣兜。或许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都未曾明确获得了什么奖励。这样的评价过程的把握显然是有待改进的。而在第二阶段的“改进课”中,明确看到当一位任课教师把奖品小贴画分别粘贴到学生的衣服上的时候,他们分别表达出不同的喜悦心情。第一个女生被表扬获奖后,两臂夹起直直地摆着昂首挺胸进入队伍;第二个女生边走边低头看看,并用手摸摸、拍拍,生怕掉到地上;第三个男生高抬腿返回到队伍之中。这些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可以看出学生接受表扬的效果是十分兴奋的,也就是说,达到了评价激励的作用。当然,体育课堂引入评价要把握的原则是,不能干扰主教材的学习,能够发挥激励作用,还要力求达到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目的等。

猜你喜欢

教研员学法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