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归:有才学,缺人脉,囧于爱

2014-12-05李彩凤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1期
关键词:海归回国短路

李彩凤

留学是一种对人生的投资。这种投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抛出的这几百万就真的能确定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会有更好的出路吗?近几年来,海归成为“海待”现象,海归婚姻状况堪忧,海归出现“人脉短路”现象,家长在投资这场“豪赌”时,投入与产出均需衡量。

留学是一种对人生的投资。这种投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几百万的学费并非天上掉下来的,但是抛出的这几百万就真的能确定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会有更好的出路吗?近几年来,海归成为“海待”现象,海归婚姻状况堪忧,海归出现“人脉短路”现象,家长在投资这场“豪赌”时,投入与产出均需衡量。

现状扫描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留学回国的人数当中,未婚人数占80%。伴随着“归国潮”的来袭,近几年来海归中“剩男”、“剩女”人数愈来愈多,海归婚姻状况也普遍令人堪忧。

年过35的Joe回国之后开了一家租赁公司,已经买房买车。硬件条件不错的Joe至今仍是孑然一身。早年读书的时候,家人给他在国内找了一个女朋友,因为距离的阻隔,他觉得难以沟通。如今回到国内又忙着创业。这让年近七十的父母着急起来,老人家不停的帮他相亲。但Joe在国外呆了六七年,喜怒哀乐表现得很直接,开口闭口总是谈工作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哄女孩子,见面交往的女孩子不少,但没一个成功。

现如今,在相亲的队伍中,带着海归儿子、海归闺女照片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从操心儿女出国留学转战到了开始“选儿媳”、“选女婿”,而他们的儿女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心肝宝贝。被召回国以后,子女的个人问题自然也要帮忙操持起来。但是一次次的约见,儿女一次次的不满意,让他们也开始迷茫。

而对于另一边的子女而言,经历了几年异国的求学,他们回到中国大多年龄已经是30岁左右的大龄青年,国外“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并不像国内一样,“读大学是谈恋爱的最佳时光”,在国外,他们专注于学习往往错过了谈婚论嫁的绝好时机。有的由于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把婚姻看得很淡,身边有男/女朋友,就是不结婚;有的过惯了单身贵族的生活,就想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有的谈恋爱时太新潮,直奔婚姻主题,往往“吓退”了对方;而那些拿到绿卡的“海归”考虑到今后有可能再出国工作,婚姻又被加上了附加条件。终究是什么原因让海归的婚嫁困难重重?

原因 “高不成,低不就”

海归个人的“高不成,低不就”。海归留学生的择偶要求就如同他们选择工作一样,总喜欢给自己设置高门槛、高要求、高水准。出国喝了几年洋墨水,便将自己推到了“优越”的制高点,喜欢俯视着看事物,总想占有品质兼优的一切。国外五花八门的思潮,现代化的物质观和价值观,也渐渐迷乱了海归的双眼,让他们不愿调低自己的座椅,在择选另一半的时候,喜欢与别人比较,甚至爱面子,条件要优于同龄人。过多的条条框框,过多的外在条件,海归中“剩男”、“剩女”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多了。

原因 父母要求过高

你以为几百万元的学费,父母掏的不心疼吗?不能在薪资上求得太多的回报,在“面子”上求点回报还是可以的吧!海归的父母们费尽苦心,掏空腰包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怎么可以敌不过身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海归”无疑成为了父母炫耀的资本,面子问题成为“大问题”。孩子学成归国,身着进口的外衣,张口能说另一国的语言,未来的婚姻当然也要高于同龄人的级别。在许多父母眼中,他们希望儿女的婚姻闪亮光彩,他们也好风光一把。

原因 过分在乎精神追求

海归群体不断壮大的同时,单身海归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海归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寻找对象时“既好找也不好找”。海归当中当然也不缺“高富帅”、“白富美”,出众的硬件条件,让他们在软件条件上要求也更高。由于在海外生活过,因此他们的婚恋思想大都受到西方的影响,他们并非只有追求光鲜亮丽的一面,而会严格且苛刻的去追求精神上的同步和心灵的沟通。

原因 忙于事业打拼

海归回国后首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4万元是很常见的事。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年薪上升明显。但与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不同,多数海归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个人问题,大部分25-30岁的海归将精力放在了事业打拼上。

原因 社会环境的压力

“学成归国”,“报效祖国”,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第一批留学生,那时,一旦“海归”而来,立即就会被荣誉、职场、职位、住宅、汽车等等包围起来,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解决个人婚姻问题自然可以从容地做到“百里挑一”。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归”已不再是“香饽饽”,成为“海待”的数不胜数,一种怀疑他们在海外“混不下去”的目光,一种瞧不起他们继续做“啃老族”的认识,让他们在择选婚姻对象时屡屡受挫。更让人感到心痛的是,许多“海归”对这些因素,或者不知,或者是不想知道,他们依然生活在自我的“宅”中。

提示:

对于海归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对症下药,要及时调整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用更包容的心态接纳自己和他人,重新给自己的情感定位,这样才能收获美满的婚姻。

现状扫描

留学生回国后,除了在婚嫁上遇到重重困难,同时,在“人脉资源”上也出现了短路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海归在日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交的扩展。

28岁的Sandra知道她的家庭无力承担海外本科的费用。所以她先在中国完成本科,然后去约克大学攻读一年的公共经济学硕士。那一年她花了26万元。她目前在中国一家证券公司的起薪是22万元。她希望她的孩子也先在中国读书。她说:“如果他们出国过早,就会失去与同学联系。”在中国,同学往往是一张无价的商业网络。

但是中国的留学生像Sandra这样幸运的并不多,很多高中、本科、硕士、博士在国外进修的同学,在学业完成后选择回国,即便你能将所学知识装进脑海带回国内,但是你不可能把所有同学都带回国吧。而且,通常,一起在异国读书的同学,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

走过学生时代的人都知道,学生时代单纯的思想下,没有利益的熏陶,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往往要比步入社会后建立的关系网要牢靠的多。“有事说一声”,通过人脉关系帮忙推荐,不仅速度很快,而且可信任度高。出国留学几年,要重拾早前的同学、朋友关系,总会有点“短路现象”的尴尬,并且这都是需要耗上不少的时间。海归为何会出现“人脉短路”的问题?

原因

长时间在国外读书,跟国内的同学联系减少,这本身就是一个人脉短路的过程。这是绝大多数海归都会遇到的问题。回国后发现,与之前的同学和朋友都少了几分默契,他们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很少有和自己有吻合的地方。

原因

对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的海归而言,他们出现“人脉短路”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断层,这类人可能觉得不太适应当前国内的“办事方式”;而对于现在年轻的海归而言,“人脉短路”主要是文化差异和创业环境所造成的不适感和“孤独感”。

原因

对于出国留学,留在海外的同学而言,“人脉短路”照样适合他们,毕竟那是异国他乡,没有了亲戚朋友同学的“人脉”,更没有了父辈们大半辈子为你铺下的人脉。

提示:

没有人脉没关系,可以通过介绍人的方式打入到某个圈子里,重要的是进入一个特定的圈子后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积极整合资源,疏通人脉,依托已有的基础,扩大圈子。多参加行业交流会、海归联谊会、茶话座谈会等也是人脉扩充渠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归回国短路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短路学校
短路学校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