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吉县为例

2014-12-03郝琦蕾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课件信息化

郝琦蕾

(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一、研究缘起

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开发并运用信息技术以及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在技术发展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及多媒体化;在教育领域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环境虚拟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活动合作化及系统开放化。[1]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在当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及其利用情况、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及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等情况,可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访谈法。编制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等方面。选取了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吉县,对该县中小学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了6所小学、4所中学(在下文表中以代号表示),共发放教师问卷180份,回收156份,问卷回收率为86.7%,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4.9%,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所调查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情况

表1 调查学校(中学)的硬件设施等情况

从表1可知,每所中学均有信息技术教师,但数量极少,生师比分别为:600:1、1500:1、1296:1、200:1,全校仅有的一两位信息技术教师要负责全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设备维护。每所被调查的学校均有机房,但是电脑台数少,不能满足学生上课需要,只有一所学校联网。在普通教室里都没有幻灯机,几乎一半的教室没有投影仪。只有一所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配备有办公电脑,只有一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只有两所学校平时开设信息技术课,而另外两所学校只是在教育部门检查时才开课应付一下,此外,网络课程不是很乐观,3/4的学校没有网络课程。

从表2可知,6所被调查的小学中5所小学都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只有1所小学有1位信息技术教师,生师比达到700:1。硬件设施配备情况堪忧,只有两所小学各有1个机房,但是电脑台数非常少,分别为10台和4台。而且只有其中1所小学校能联网。在普通教室里几乎都没有投影仪和幻灯机。办公室都不配备办公电脑,2∕3的学校都没有自己的网站。所有小学都没有网络课程,平时几乎都不开设信息技术课。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优化教学十分重要。据调查可知,64.2%的教师认同上述观点,33.8%的教师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并不重要,仅2%的教师否认这一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多于1∕3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培训时需提高这部分教师的认识水平。75.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60.8%的教师认为有助于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60%的教师认为节省了教学时间,约56%的教师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能拓展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优化教学的作用。研究表明,33%的教师认为最应该具备的是常用的计算机知识,24.3%的教师选择“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23%教师选择“课件制作的能力”,21.6%的教师选择“了解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调查结果在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提供了方向,同时也反映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分层次进行,一锅粥式的培训是导致培训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3.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表明,在对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面,比较熟练的占57%、非常熟练的占15.5%,而不熟练和一点都不会用的分别占15.5%、12%,可见,近1∕3的教师需加强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在对教育资源网的了解程度方面,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的分别占6.8%、33.8%和35.8%,不太了解和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3.6%。这样的结果与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较薄弱有关,多数学校没有实现互联网络的联通。

4.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据调查所知,有14.9%和34%的教师经常或有时使用课件,但有27.7%和21.6%的教师却从未或很少使用课件。35.8%的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学校多媒体教室,21.6%的教师很少使用。对于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原因,52.4%的教师认为“缺少多媒体设备”,38.5%的教师选择“缺乏编制教学软件的知识和教学设计经验”,可见,硬件设备和相关知识经验的缺乏,影响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5.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据调查可知,52.7%教师认为影响自身信息技术素质提高的因素是缺乏培训,20.9%的教师选择“缺乏设备”,认为“学习吃力”和“时间不够”的比例均为12.8%。另外,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所遭遇最大困难的调查,选择最多的是“投资太少,设备条件不好”和“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不够”,分别占42.6%和27%,而有17%的教师选择了“领导不重视”,其余的选择“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可见,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配置和相关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教师提高教育信息化技能与水平非常重要。从表3可看出大多数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其中主要是县级和校级的培训分别占48%和43.2%,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较少。

表3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类型

调查发现,如果教师有机会得到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35.1%的教师最希望得到课件制作技术的指导,选择“网络应用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的比例分别为25%和16.9%,23%的教师最希望得到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指导,可见这部分教师不具备最基本的教育信息化技能。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反映“培训形式化”、“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多给教师提供编制教学软件和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每年多举行几次培训学习,分批次学习以便提高”、“领导应重视,多组织培训”、“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丰富多样”等,这些均反映了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近几年吉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有了一些改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相对薄弱

中学配备有一定量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但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年久失修,很多已无法使用,而小学几乎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房能够联网,教师办公室配备有电脑,有网络课程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缺少和落后,直接影响了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积极性和相关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依然很大,这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情况从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应提高认识,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资,购置相应的设备,满足中小学校教学的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进而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不乐观

由于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和学校条件所限,几乎所有的小学都不开设信息技术课,部分初中学校只是在检查时才开此课,高中学校平常就开设。但是开设此课的学校往往将其视为选修课,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学校普遍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

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没有信息技术教师,中学虽有信息技术教师,但数量极少,且大多是兼职的。绝大多数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师资的配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作用,这对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优化教学十分重要。根据上文所述的调查结果,有必要提高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如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操作、对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对教育资源网的了解和使用等;努力建设校园网络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而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4.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少且流于形式,成效低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一些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往往内容简单,而且很少进行分层次培训,培训的效率低,受训教师感到收获不大。另外培训所用的设备陈旧、培训教师的水平有限,这大大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因此,从提高培训效率的角度,应挑选比较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让他们分批、分层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每次培训过后要有阶段性的培训检测,促使受训教师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从而才能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另外开展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讲课比赛,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兴趣,促进教师相关能力的提高。

[1]张亚兰.苏州农民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8-10.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3]何安兵.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23-24.

[4]高方银,申建恒.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考——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9):35-38.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课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