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

2014-11-30黄新辉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学习者数字化资源

黄新辉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226000)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三要素之一,在数字化学习中处于关键位置,在教学中是否恰当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众多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中,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新的学习方式。[1]数字化学习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以电子数据形式把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半导体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计算机以及终端等设备传输和呈现出来的学习资源。[2]它能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创造性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效果彰显。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形图像、数字化网站软件、数字影像资料、微课程、电子邮件、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教学数据库等。[3]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前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市场购买、教师创作、师生共同开发等方式获取。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获取便捷性、形式多样性、可操纵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虚拟仿真、协作化、及时化、研究化等特点。

二、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便捷性

互联网中存在海量的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内容,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工具(如元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借助于一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高效准确的获取所要的学习资源。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了校园网络,因此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方便地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诸如教育部组织高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和名家讲坛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如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获得与课程相关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学习内容的组织、传递、接收、储存和共享。

2.课程学习内容探究的多层次性

和表现形式单一的传统学习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来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因而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的主题,借助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资源收集和整理学习内容,并加以探究。

3.课程学习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资源更新速度慢、周期长,如一本教材从构思到出版,动辄几年,呈现的信息很可能已经是“过去式”了,而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课程内容,借助于互联网传输的实时性,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外最新教学信息作为学习资源,这种以多维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利用,将有助于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促进知识新的迁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4.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控性

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获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被及时评价,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被修改和重新制作。它允许师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它进行有效使用和改动,操作简便。

5.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扩展性

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符号形态呈现学习内容,其呈现的形式多样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解码的要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而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交互,学习者不再是被“填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互动式地使用信息,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再创造,产出的新的学习成果又可为他人所用,拓展和完整了学习内容。[5]因此,学生既是数字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课程学习内容的可生成性和扩充性,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也为学习者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6]

三、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1.国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国外,与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相关成果中,被大家所认同的主要集中在如下的五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它们分别是:由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英国Wales-Bangor大学的Oleg Liber和Sandy Britain共同完成的 《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 Board公司对互联网远程学习联合发布的《Quality On The Line》(在线学习质量)、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对网上课件和多媒体课件认证主持开发的《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数字学习课件认证)、《A framework for e-learning》(数 字 学 习 框 架)。此 外,MELOT(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制定的多媒体课件评估标准、EduTech的网络课程平台评价模型Academic ADL(Advanced Digital Learning)的网上教学设计和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还有一些文献中,虽然没有提供明确评价标准,但也提供了某些数字化学习的案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纵观目前国外对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研究,数字化学习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学习的基本要求,还必须具有与数字化(尤其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特点:学习资源的技术性、交互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重视学习环境的评价,重视教学管理与支持。[7]

2.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从1999年1月教育部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始,到2011年的国家视频公开课的征集,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数字化学习,各地掀起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也一直在升温。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此外,很多网络教育机构、高等院校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索,以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认证方面的相关信息,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评价的方法也众多,成熟的有如试验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总体分析法等。有些研究者还利用矩阵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评价,让人耳目一新。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由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等教育技术研究者共同研究完成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评价体系。该研究借鉴了Parasurama对用户评估服务质量模式研究成果之一,即概念性的框架(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和服务质量评估体系(SERVQUAL),提出基于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教育服务过程模型,弥补了国内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标准(CELTS-24)空白,设计出了评估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七个层面,即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学习资源的有效、关怀性、有形性、交互性。[8]这一模型将这七个层面分解成41个项目,构成对用户期望和感受进行具体测评的指标体系,使得原本模糊抽象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概念化为“看得见的质量”。该标准的提出,有效地监控和评测进而敦促和改进了网络教育结构的服务质量,保障了学习者享受优质网络教育服务的权益。

四、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

1.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作业和练习、评价方式)以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多媒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出数字媒体的多媒体综合运用、信息的结构化和数据库功能、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实时性强、受众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等特征,特别是多媒体综合运用促进了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交互性。无论是师生间,还是生生间,交互是数字化学习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具有交互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能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更能够在交流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实际上都与交互分不开,如果少了交互这一环节,反馈不及时,那么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迁移等诸多学习环节实现比较困难。

(3)情境性。数字化学习也需要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支架,在这个环境下,应该有各种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工具(如通信学习工具、信息共享工具、创作学习工具)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百科、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真实复杂的情景,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越重视对虚拟环境的情景设计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9]数字化学习资源要符合学习过程一般情境要求,要有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课程有关练习和作业、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等。既要有面向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任务,也要有面向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情境性教学中,要强化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实施。

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比重大。教学管理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调控者,始终贯穿于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学习整个环节,支持着学习各环节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管理与支持包括:课程计划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的学籍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答疑管理、学习者学习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所以,上述的特点,基本列出了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要求,所需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中包含:系统结构(技术支持)、学习者支持系统和教师支持系统。

2.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纵观国内外数字化资源的一些评价情况,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笔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贝塔朗菲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因此,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从系统论角度整体出发,考察课程组成的各个部分它们的关联情况和课程的整个综合性能,不可以只仅仅考虑某一模块或以偏概全。有些模块,确实对学习者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如果要体现其的重要性,可以设置合理的权重。完整的评价标准要从不同用户(如学习者、教师、管理员)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数字化学习资源通信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的带宽、传输质量和效率、网络响应时间以及信息反馈机制。

2)数字化学习系统: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机制、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支持不同类型学习的各种策略。

3)交互系统:包括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互、学习者间的交互、课堂内的交互、学校内的交互、学校间的交互、非正式学习时间教师与学习者间的同步/异步交互。

4)教师/学习者支持系统:教师在线答疑、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如数据库、教育网站、虚拟软件裤、虚拟图书馆、多媒体课件、素材、电子教案、电子文献资料和信息化学习支持工具)、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以及课程使用指南等。

5)学习评价系统:电子档案袋完整性的评价、课程练习评价、作业以及考试的评价、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时间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率的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

6)教学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学籍管理、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管理、答疑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学习者的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分解目标;归类合并;建立评价标准;标准的描述;指标的权重。

(2)客观性原则。

对事实的判断应该是要对事情的量或者质进行记述,通过客观描述事物的状态、属性以及规律就能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原来面貌,对事实判断要建立在的客观性基础上。因此,客观性是评价最基本的原则,要从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数字化学习课程对学习资源的要求,以及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数字化资源的成效为落脚点,协调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以形成与事物客观基本一致的评价。

设计评价指标时,要符合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相关内容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指标的可比性;可接受性。

(3)学与教并重原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基于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盛行,网络教育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由网络教育所体现的数字化学习具有其他教学媒体和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传统教育中人文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主导作用(比如正确的启发引导、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也是数字化学习无法替代的。因此,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优势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称之为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10]与这种教育思想接轨,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要相应地由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并重”。在对数字化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以能否促进有效学习为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与学习紧密相关,要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向学习者传递知识,要能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小组的协作学习。不相干的资源以及干扰性学习活动要在评价标准中加以否定。另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以适合学习和教学为前提,高品质的学习材料固然重要,但因为过于追求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流程

(1)根据需求设计出数字化资源的总的评价方案;(2)明确评价的具体目的,确定具体评价的对象;(3)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标准,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4)确定搜集信息的内容和信息搜集的渠道;(5)选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评价;(6)处理评价数据并得出结论。评价流程如图所示。

图 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流程

4.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过程处理

评价过程的处理要注重以下环节:(1)在准备阶段,要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选择来源于专家和用户的信息以及处理方法,生成调查问卷、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2)实施中,围绕学习效果这一中心,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综合使用评价量规,不惟标准,也不脱离标准,结合使用各种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工具进行。(3)在数据处理阶段,根据评价体系的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统计信息,综合判断形成评价的等级,诊断问题并提出建议。

五、结束语

普通高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差异性比较大。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上,应该本着满足学习者“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的原则,并体现出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具备自主权和针对性的特点;在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上,高校使用内容更广泛、形式更丰富,故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11]因此,我们要借鉴各种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优势,既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以此为鉴,建构适合高校特色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的“事实就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1]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2]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瑶华.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3]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4]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5]刁永锋.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6]李彦忠,孙少坤,肖新华,赵大有.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8]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9]罗晓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10]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9).

[11]胡小勇.信息化环境下“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数字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