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再思考——从“茗阳天下”规划设计说起

2014-11-25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安徽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步行街商业街购物

李 震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 述

信阳是我国著名茶乡,“茗阳天下”商业步行街项目位于信阳市狮河边,用地成长条形,地块东面为“茶之韵”广场,其西侧为建于小山上的仿古建筑“茗阳阁”。本项目以商业为主,包括茶文化商业街、茶博物馆、办公楼、超市等。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地区的商业与休闲环境,提高信阳的人文形象。

1 规划设计理念

1.1 对传统茶文化再诠释

信阳特殊的区位使南北文化交融荟萃于此,形成豫风楚韵的文化特色,其中尤以茶文化为著名,信阳自古便有茶乡之称。本项目以“茗阳天下”为主题,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与信阳地方特色相结合成为规划的必由之路。我国传统茶道文化的核心为四谛——“和、静、怡、真”,四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特殊价值。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造成了人身心紧张和人际关系淡漠,而“和、静、怡、真”思想正是对此有益的调剂。为此我们引入茶道思想,力求从多方面挖掘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1.2 营造趣味化的购物场所

商业氛围与购物环境关系密切。单调和缺乏可达性的商业必将导致环境冷清。[1]规划尽量扩大商业沿街面,步行路网相互贯通,这既增加了临街店面数,又提升了整个商业街的均好性,避免了不同地段商业价值的差异。另外,我们一方面构思了以“专”为特色的购物模式,将某类商品集中于一起,以形成聚集效应,增加步行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又引入文化娱乐等功能,在西侧圆形广场中规划了“城市舞台”,精心布置小剧场、铺地景观等,以烘托热烈的场所效应。

1.3 打造绿色人文景观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本项目背山面水,一方面由西向东形成了自然的地势起伏,另一方面,北面清澈旖旎的狮河萦绕而过,这些都是营造绿色环境的极佳品质。设计自始至终贯彻绿色人文思想,摈弃了以人工修饰为主的思路,尽可能结合已有山体水系,叠石堆山,引水成景,尽显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实现对购物者的人文关怀。

2 总体布局与空间构成

2.1 总体布局

我们围绕“茶”主题,确立了点线面结合、直线与曲线配合的布局模式。地块以中央商业街为发展轴,南面临街布置条状商业,以展现沿城市干道的规整性。北面安排3组自由旋转的建筑群。建筑群取叶态造型,隐喻茶叶。另外通过两端超市、办公楼、博物馆、入口广场等元素叠合,提炼出不同趣味的空间,再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群体的布局神韵,呼应了茶文化的内涵(图1)。在功能上,我们精心安排商业格局,将自由店面与大超市相结合,并将上部二层设计为公寓式写字楼。茶博物馆则与西广场相呼应,设计为一扇形,其中亦蕴涵着自然谦和的茶道哲理。东侧布置超市与办公楼,与中央商业街相呼应。

图1 商业步行街总体规划图

2.2 空间构成

规划对商业步行街空间的多样性做了探讨,重点塑造以下几类空间。

2.2.1 商业空间

商业步行街既是购物场所,又是多元化的公共环境。设计应从人性出发,体现对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步行街区又是城市窗口,因而应继承和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利用现代语汇构筑有地域风情的空间环境。[2]本设计通过曲直对比、廊桥架接、体块穿插等手法,打破纯线态空间,形成了有节奏的高潮点。为体现“逛”的特点,规划尽可能增加沿街面积,建筑立面每隔数个单元变换一个手法,外轮廓避免整齐划一。店面有进有退,时宽时窄,高低错落,街景观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形成对人的持续吸引力。

2.2.2 休闲空间

现代购物行为是与休闲行为结合的,休闲空间品质直接影响着购物心理。我们充分利用狮河景观,因地制宜改造原有地形,将河岸设计为高低错落的景观平台,再布置各类休憩设施。而系列广场则通过形态变化,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集聚了人气。

2.2.3 人文空间

成功的设计要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我们称之为精神文化的“景观物化”,即将软性的精神元素渗入到硬性的物质实体设计中。对此我们深挖茶文化的精髓与地域特色。一方面通过别具一格的购物休闲空间设计,再现茶文化自然持久、平易和谐的中庸思想;另一方面借鉴中国传统院落布局,将不同节点空间设计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空间,并用“春瓯茗花”、“御花琼芽”等富于茶文化气息的诗词命名,配以雕塑、文化廊、主题喷泉等,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3 环境景观设计

规划将狮河水从西端引入,形成贯穿全局的中心水街,并安排廊桥、亭榭、石路等,以烘托淡淡茶乡雅韵。水体设计还运用了传统园林理水之手法,如“背山面水”、“水随山转”、“曲水流觞”,以展现水景的意趣。绿化设计以深绿和橙黄为主色调,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注重层次变化。入口广场强调空间前导性,选用色彩明快的花卉与铺地形成质感、色彩的对比,强化主入口的功能。植物力求完整统一,通过开阔草坪、整形灌木,突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沿河植物则注重植被缘线与河岸线的错落变化。整体景观设计以茶文化意境为线索,设置步行商业区、入口广场区、滨水休闲区,三者通过水街主轴线加以联系,实现了一气呵成的效果。

4 建筑单体设计

追求“神似”而非“形似”,而采用简洁明快的平顶与曲面组合。借鉴传统建筑的若干细部营造淡淡的茶乡韵味(图2)。如茶博物馆,以扇形为母题,通过圆、弧及波浪形屋顶展示其生动体态;又如商业街,通过一直一曲的形体对比,象征了茶叶与茶枝。而屋面的出挑、大体量的穿插又丰富了建筑立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建筑与河面形成有次序的渐变体,建筑间留有充足观景角,使朝向水面的视野得到强化;考虑到与茗阳阁古楼的联系,步行街轴线面向茗阳阁形成视觉走廊,互为因借。另外,精心推敲建筑形态,通过象征,提炼出茶叶卧波的效果,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

图2 商业街建筑造型局部鸟瞰

5 商业步行街规划策略反思

通过本次步行街规划,笔者深感面对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冲击,传统商业步行街规划模式必须进行更新,其中务必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①规模适度原则:商业步行街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会给人以疏远之感。沿街建筑也不宜过高,最好不超过4层,以免让人压抑。控制规模的同时务必找准定位,这关系到后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②购物与休闲相结合原则:商业步行街是集多种活动于一体的大众活动中心,但旧式商业步行街片面强调采购功能,而休闲、文化服务不足,导致日后的衰落,只有增加餐饮、娱乐等功能才可延长人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价值。

③展示文化与地域特色原则:不同城市有其值得骄傲的历史,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吸引各地客人,提升步行街知名度。

④以人为本原则: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要创造优质购物环境,体现人本精神。[3]规划应重视细节设计,如设充足座椅,布置好盲道,设计遮阴绿化满足顾客需求。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多层面、全方位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规划需要处理好诸多矛盾,并协调好商业效益与发挥城市功能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使商业步行街真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和城市形象的代表。

[1] 王江萍,刘莺,吴庆.商业步行街的规划与思考——以潜山路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2] 胡崇芳.城区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初探[J].科技致富导向,2009(9).

[3] 李鸿飞,张小娟,王雅梅.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思考——以兰州市建兰路商业步行街为例[J].华中建筑,2012(12).

猜你喜欢

步行街商业街购物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购买”快乐
李晶晶作品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圣诞购物季
问路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