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4-11-25邓红亮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4

安徽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绿色材料

邓红亮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4)

1 工程概况

总建筑面积139800 m2,包括1#后援中心办公楼(49570 m2),2#研发大楼(47336 m2),3#综合楼(24842 m2),4#机房和动力站(18109 m2)。1#楼为地下2层、地上9层大跨连体框架剪力墙结构;2#楼为地下2层、地上23层框架核心筒结构;3#楼为地下2层、地上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4#楼为局部地下1层、地上4层框架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属于公共建筑群,目前施工进度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的绿色工程目标为:创绿色二星建筑。绿色施工目标为:创全国第三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目前已完成全国第三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中间验收工作。

节能工程概况 表1

2 绿色施工的重难点分析

2.1 绿色施工的重点

2.1.1 节能与能源利用

全部采用节能设备,从源头保证节约能源。

2.1.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严控材料使用流程,把好材料浪费关;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材料,使用节约材料。

2.1.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生活区与办公区采用节水用具。

2.1.4 节地与土资源的保护

合理布置总平面图,利用硬化和绿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土资源。

2.1.5 环境保护

控制扬尘和噪音。

2.2 绿色施工的难点

本工程专业分包单位多、工期长、装饰要求高,应充分发挥总承包管理职能,协调各相关单位的各项工作,保证各分包单位施工过程均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

3 采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1 制度保证措施

工程开工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中建五局《施工管理手册》中的《环保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建立以下项目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现场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制度,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现场用水、用电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卫生责任制度等。以上规章制度应形成文本,定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由环境管理员对进场的各分包队伍进行教育学习和落实。

3.2 组织措施

为了贯彻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的政策,加强建筑绿色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部总工、生产经理为副组长、项目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建筑节能工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3.3 管理措施

①根据局和分公司的要求由分公司牵头做好项目部的四大策划:现场策划、施工策划、成本策划、资金策划。集中公司的优质资源,谋划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从现场平面布置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作为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确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②制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手册,严格过程管理,打造过程精品,消除因为质量通病造成的返工及修补浪费现象。

③做好二次图纸会审工作,在进场后项目部会同甲方、监理、设计四方组织第一次图纸的会审工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及图纸数量太多往往不能全部解决图纸中存在的瑕疵,项目部在每个分部工程开始前再次组织详细的图纸自审工作,确保不因图纸问题产生影响施工进度或返工浪费的情况。

④坚持“样板引路”制度,优选工艺流程,方案交底准确、细致、形象易懂、避免出现方案与现场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影响施工效果,造成因修补或返工造成的浪费。

⑤高效运行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坚持“三检”制度及技术复核制度,狠抓安全管理,及时发现现场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作出整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⑥坚持材料的限额领料制度及原材料的放样工作,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做到及时进场、合理断料、限额使用,保证材料使用的科学合理性及资金的合理使用,减少材料的浪费。

⑦坚持项目的各项制度落实(包含例会制度、生活区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等),履行总承包管理的职责,科学管理及时解决各分包单位之间的问题,防止因各自的利益造成整个项目损失事件的发生。

⑧及时对接政府的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制定对接工作时间表,提前做好对接工作,确保不发生因对接工作滞后造成停工整改的浪费。

3.4 现场采用的具体的绿色施工措施

紧紧围绕《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绿色施工导则》及其他有关绿色施工的规范及文件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3.4.1 节材(节材在整个绿色施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①预先放样、合理断料,过程严格把关,发现不合理的断料及时改进,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②合理使用边角料和废料模板可做洞口的防护材料,废料还可回收做造纸原材料,细料可作为民工食堂的燃材;短木方可以利用接长技术接长继续使用或回收及当作燃材;钢筋可用作预埋加固件、马凳筋、雨水箅子,不可利用的回收回炉重新炼制钢铁;混凝土的余料用作硬化通道或预制构件;其余废料分类进行处理等;节约率达到5%。

③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现场实际进度、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计划,明确进场时间和每次进场数量,减少库存积压。

④材料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采取密封或适宜的包装,防止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散落和损坏。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⑤现场材料堆放有序,根据不同材料的储存点布置不同的地点,防止因日晒、雨淋、受潮、受冻、高温或地基变形等因素造成损坏;健全物资保管制度,落实保管责任人。

⑥将图纸深化,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各楼在结构上预留洞、预埋件在结构施工时,与结构同步完成,防止遗漏或位置不准,造成剔凿浪费。

⑦项目提前对钢材、木材、混凝土、水泥、砌体材料、装饰装修等主要材料,以及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加强进场验收和使用管理,建立主要材料消耗台帐,每月与定额损耗率对比分析,降低材料损耗率。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低30%。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模板工程加强管理,模板涂刷脱模剂,拆模时,严禁硬撬,减少人为损坏,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废旧模板整修后用作临边洞口的盖板、柱子与楼梯踏步的护角。本工程全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钢材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砌体材料采用加气块砌体,保护和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使用商品混凝土,降低材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在施工中大量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与电渣,节省了大量钢材。将剩余的钢筋废料加工成马凳、梯子筋、排水沟箅子、电梯井防护门等其它工具,降低了工程成本。

3.4.2 节地

①施工现场总体规划满足施工生产和环保需求,考虑对周围相关方面的影响及消防安全的需要,并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兼顾成本方面的要求,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如下:

项目部按施工、办公、生活等功能将施工现场划分为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由于施工场区狭窄,在基础阶段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区全部硬化,施工主干道路面考虑经常进出各种车辆,路面厚度200mm(混凝土标号C20);其余未硬化的区域铺一层碎石,撒上草籽,控制扬尘,并保持地面干净无垃圾。

②物资部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周转料具随进度随转入楼层。规划好材料堆放场地,减少二次搬运。施工现场合理、紧凑布置,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

③禁止使用粘土砖,本工程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护耕地,同时减轻工程结构自重,增加使用面积,加快施工进度。

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本工程水资源使用自来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主要用于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自来水主要用于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浇水养护混凝土。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经统计,在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10%。

3.4.4 节能与能源利用

制订施工能耗指标,利用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并对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使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指标达到方案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用电、用油计量台账,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②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③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④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⑤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⑥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3.4.5 降低环境负荷具体措施

①施工现场出入口设计洗车槽,进出施工现场的运输车或施工机具设备,采用封闭覆盖、清洗车轮等措施,防止物料散落、飞扬、流漏或车轮带泥等污损场外道路。

②垃圾箱分类设置,对于有害有毒废弃物如废旧电池、墨盒,变质、污染的油漆、涂料等回收交由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得作为建筑垃圾外运或填埋;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③为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针对施工现场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防止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

④建筑垃圾应按合肥市有关规定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定时集中运出,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设置便于运输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及时清运。

⑤在现场整个施工期间采取措施,保护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各种地下设施、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保证其安全运行。

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进行建筑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24h内赶赴现场,并在7d内提出处理意见。文物行政部门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立即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5d内提出处理意见”。故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⑦土方施工过程,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安装、装饰阶段,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的材料采用洒水和覆盖措施。在楼层处建筑垃圾使用封闭容器,通过电梯运至首层垃圾堆放处,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

⑧施工非作业区采用硬化区域和现场绿化两种方式处理,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⑨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噪音声机具,合理安排噪声大的机械设备的位置,采用吸音、消音、隔音、隔震等措施,避免噪声与振动的扩散,防止发生对施工噪声的受诉。严格执行合肥市的施工禁令,在高考、中考期间等特殊时间段应根据合肥市的具体规定执行。

⑩防止对光的污染:在夜间施工时,夜间的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照射方向朝向施工范围;电焊、对焊作业采取遮挡避免焊光外泄,尽量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5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①项目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项目拟采用10项新技术中的全十项共18小项,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及人工,引进新式节能设备,变频空调、变频施工电梯、节能灯泡、节水用具、智能升降平台、采用液压整体提升技术对网架及连体钢结构进行提升安装、对粗直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接长、细直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采用塑料定型垫块等等;

②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养护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③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数字化工地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6 结 语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主题,所有的建筑人士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不仅从施工产生的污染源头开始,减少和消除施工污染,实现绿色施工,而且也要采取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一切可以环保节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社会可持续化。所以建筑行业肩负着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他们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在建筑过程中能够坚持环保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策略,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绿色材料
绿色低碳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