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利平×东方艺术大家:低速行驶

2014-11-18何利平张瑜洋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圈交通网络现实生活

何利平 张瑜洋

通常的展览主要是通过图片来引导文字的形式在纸上呈现,而这次我们的作品想打破常规通过文字配合作品元素的形式,引导读者构建一个作品的形象空间,而非一个完全确定的作品形式,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也就是我们的作品。

格里芬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一个城市中,自己的情绪、情感相对与一个庞大的生物圈显得微不足道。交通的便捷缩短了距离,网络的发展拉平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同时各种情绪得以在这种环境下滋养变异。或许一个艺术家能做的工作就是能准确的把脉各种情绪,再把它们转化为作品。情绪变成了通道,建立起了物理交通之外的另一张交通网络。

每个个体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大多人却有着相同的呈现路径。经过长时间的拼搏,名利的驱使,生物圈中的个体身心疲惫,在这种状态之后随之替换的可能就是虚无。不以别人以为的存在而存在,不为实现获得地位与物质为目的,简单的把生活信手拈来,这是作为个体的理想状态。艺术只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另一种诠释,没有意义,它只是生活的另一种幻想的随意存在状态。我以我自己为一个时代个体,再把个体气质放大到整个生物圈中去思考,把自己的情绪揉合后想到了这一组作品。

自己对城市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情绪这张虚拟的交通网络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对城市的美好向往到融入城市生物圈,再到落入它的圈套,一直到现在萌生想逃离的想法。各种情绪交织,使得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该选择哪条通道?

对某些人而言,城市更像是荒漠,在欲望中迷失,逐渐偏离内心的轨迹。作品表述的是想从生物圈中逃离,但逃离只是一种原有呈现方式上的改变,终究逃脱不了城市这个大的生物圈,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构建通向生物圈之外的道路。作品通过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以希望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个体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越是这样却又让它显得突出而使其格格不入,因其没有遵守现有的交通规则反而让它成为一个城市的异类。

方案介绍

把一个热气球的表面改成一朵云的形状,让它低空漂浮在城市上空。再在热气球上面开一扇窗,安排一个人或几个人在窗户里正常工作。

提取元素

张:凡尔纳小说《神秘岛》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群美国士兵为了躲避内战,于是登上热气球,从军营中逃离所发生的奇遇故事。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小说情节的刺激,但是偶尔疲惫的个体,还是可以乘载拥有速度的侠义的交通工具气球,完成一次逃离的诉求,当然下一个“神秘岛”或许不会发生。

何:如果要逃离也要选择一种浪漫的交通工具!

张:你是否已经对拥挤不堪的交通深恶痛绝?你是否也曾幻想过驾着云朵飞翔?或许某天在云朵上办公。早在2011年,纽约建筑师提戈·巴罗斯(Tiago Barros)就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出门不是坐车,也不是坐飞机,而是做一朵云彩出行。当云彩不仅是作为诗人笔下的美丽景致,而是作为交通工具,或者生存、逃逸的空间,那又会是怎样的场景,有没有从这一刻开始期待、想象……

何:离云越近的地方人越少!

张:处在云端的那因视线距离而被压缩的小小窗口,隔绝了户外嘈杂的汽笛声,暂时营造了一个安逸的理想空间。又以冷眼旁观的角度将四通八达的交通尽收眼底。

何:一个限定空间的限定平面,它是唯一可以窥探外部世界的通道。用玻璃隔上与真实的距离,简单的成像也变成了虚假的真实。这同时也是作品与观众对话的窗口,让它激起观众的各种思绪,至少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干扰观众的情绪网络。

张:与交通没有实质的关系,但却是承载都市人生存的实体空间。高楼大厦的玻璃表面上总是反方向折射着整个交通的状况。

何:生活就是无数次的从一座大厦走进另一座大厦,直到入土为安!

“通”则“活”,交通主要指位移、联系的概念。交通的目的是为了优雅的存在,存在则能在交通中充分体现。交通是硬件,交流则成了不少人的软肋。

在表象的背后总有难以言说的各种酸苦,我们能记录生活中的影像,却难以挖掘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故事。现实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自觉的将生活的影像通过别人的瞳孔再重新投射到更多人的视网膜上。投射传递的过程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交流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投射进的影像只是表象存在的这一部分,另一部分却被永远封存,永远找不到到达它的路径。

交通能为物质生活带来便利,却没有搭架通向生活本质深处的桥梁。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帝为我们开了一扇门,同时又关上了一扇窗”。

方案介绍

在一架遥控飞机下面挂一个玻璃镜面的球体,让它飞行在步行街上。再在另一架遥控飞机上安装一部摄像机,用它来拍下另一架飞机玻璃球体镜面上的投影。最后作品的呈现是两个影像,一是遥控飞机现场拍摄的整个过程,二是镜面球体上呈现出的影像。

张:目前最快的交通工具,承载着此点到彼点的捷径使命。

何:飞机把我们的肉体从一个城市移到另一个城市,方案里的遥控飞机通过改造,只是把我们的影像移到了墙上。

张:玻璃球是一面镜子,无论你是不是想在上面呈现,它都会暴露无遗的呈现你欢喜或者苦恼的样子。在人生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处在加速的交通运转中,是否真的聆听过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何:无论多么复杂的交通网络,给它一个视点,它都能将周围的影像呈现在球面上!

强强相对必有一伤。

在城市生物圈这张交通网络上,我们不应为熟悉的“交通”而自豪,该为能尝试不清晰的“道路”而骄傲,即“变”则“通”。

现实生活能磨平很多理想的东西,同时也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方式,迎击现实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生活建立新的交通网络。现实是锋利的,在这马拉松式的生活道路上,总能留下记忆深刻的硬伤。它是伤痛同时又是奔跑后留下的痕迹和炫耀的资本,如此循环直到演变成一场接力赛,一个人从另一个人手中接下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刀子的刀口是用时间和精力当磨刀石磨砺出来的。

在这场接力赛中参与的每个个体又乐此不疲,都以为自己就是游戏的胜者,然而自始至终却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过终点。其实我们都知道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退赛”,这是最易到达终点的通道。

方案介绍

在一辆车后面用绳子吊一块钢板,让其在马路上拖行,直到钢板的一端被磨成锋利的刀口形状。

张:“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古老的一句谚语,现在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语境。可是现实生活中演绎版的铁杵和打磨石随处可见,只是铁杵变成了我们,而打磨石则是我们的生活。两者在速度的使作用下摩擦,由迟钝变成锋利,改变了原有的形态。锋芒则是速度最好的佐证。

何:时间不但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也能改变我们的思想!

张:在人生的这个交通线路里,没有黄灯和红灯,只有永不停歇的绿灯,因为一路的奔跑才是它一开始就注定的使命。

何:速度再快,心未动,那跑着也只是在跑着!

《低速行驶》通过三个作品,呈现了每个个体融入都市都经历过的路径。城市像个大染缸,交通则是染色剂,等到一定时间它能将一切料子变色,可能唯一不同的是有些布料做成了内衣,有些做成了外套,有些则成了边角料被扔掉。

猜你喜欢

生物圈交通网络现实生活
有向图上高维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模拟生物圈
模拟生物圈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基于车道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
生物圈2号
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交通网络效益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