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性草原生产力监测与评价

2014-11-07冶兆平

养殖与饲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和县温性草场

冶兆平

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青海民和 810800

冶兆平,男,1970年生,大专,畜牧(草原)师。

草原生产力监测是草原建设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制定草原建设和保护政策、编制草业发展规划、指导草原畜牧业生产、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和县草原站在民和县境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类型草原区域作为样地,就牧草产量及植被分布、面积等连续3a进行定点监测,为更好地建设和保护草原提供一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0-2012年在民和县境内进行。

1.2 草地类型

根据植被-地形学分类原则,将民和县天然草场分为温性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山地草甸类草地和田间地埂附属类草地四大类,其中温性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70%以上。

1.3 检测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温性草原样地3个(见表1),每个样方1m2,设3个重复,自然放牧情况下每年同一时间测定草原生产力。

2 结果与分析

每年7月24日测定样地内的牧草生产情况(见表2)和植被生长情况(见表3),分析对比其中的变化。

表1 样地分布情况

表2 样地产草量监测结果 kg/hm2

从表2可以看出,监测样地的牧草总产量逐年增长,由2010年的1343kg/hm2增加到2011年的1494kg/hm2和2012年的2846kg/hm2,增长率分别为11.24%、111.91%;可食鲜草产量由2010年的1267kg/hm2增加到 2011年的 1476kg/hm2和2012年的2598kg/hm2,增长率分别为16.50%和105.05%。

从表3可以看出,监测样地的植被盖度、高度以及植物种数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毒草比例也均下降,说明全县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表3 样地植被监测情况

3 讨论

3.1 草原生产力变化的原因分析

通过3a的监测发现,样地的植被盖度、高度和植物种数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毒草种数逐年减少,鲜草总产草量和可食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2012年比2010年翻倍增长,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雨水充沛保证了植物的生长。2012年,民和县降雨量达到700mm以上,是往年的2倍,且雨水分布均匀,故牧草生长良好。

2)2011年,民和县实行草原承包到联户或户,实施草畜平衡机制,核减超载牲畜;同时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超载过牧现象减少。

3)2012年,民和县进一步加大草原监理力度,全年共查处占用草原采砂、取土、采矿的单位和个人53家(名),打击了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行为。

4)2012年,根据青海省草原监理站关于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和民和县委宣传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安排,在全县八大集镇进行了草原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5万册,公路沿线漆写宣传标语20条,有力地宣传了草原法律法规,提高了全社会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

5)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新增优质紫花苜蓿2000hm2,二茬复种饲草项目完成燕麦种植1333hm2、双垄覆膜玉米种植2万hm2,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饲草料资源,加快了舍饲圈养进程。

3.2 草原生产力综合评价

3个样地中,样地1和3已封育多年,草场不进行放牧利用,只进行部分刈割利用,所以草场植被一直生长较好,综合评价为“良”;样地2为未封育草场,四季放牧,综合评价为“中”。

猜你喜欢

民和县温性草场
祁连草场
研究认为温血动物出现于2.33亿年前
2015—2020年民和县牛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论酒性绽放与人性澄明的四重关联
新草场有多远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论藜麦在民和地区的推广
雪峰下的草场
阿勒泰地区草原返青期地面观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