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与工业化

2014-10-29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本土化工业化绿色

王 南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当今世界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与环保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领域为了应对能源与环境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顾名思义是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绿色植物一样,具有生态环保的特性。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资源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的建筑[1]。

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我国将打造新的城市群,建筑业依然处在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阶段正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时期。当前阶段国内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发展适应地域特色又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工业化建造的绿色建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的途径。本土建筑和建筑工业化是当代的两个建筑热点,前者关注于建筑的地域环境及文化,后者以大规模快速绿色建造为特点,两者侧重点不同却都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值得在发展绿色建筑时吸收借鉴。

1 本土建筑与绿色建筑

本土建筑指的是利用本地所能得到的材料并且追逐本地所特有的建造技术和模式所构建的建筑体系。本土建筑在历史发展的进化过程中,最为突出地反映了建筑所处的环境、文化、历史的文脉和背景。本土建筑的建造过程都是以当地居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所面对的地理、气候特征为根本。地域性气候是主宰本土建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域性气候构成不同的本土建筑特征(图1)。利用本地材料建造建筑也是本土建筑的重要特点[2]。

图1 福建土楼(来源http://image.baidu.com/)

本土建筑设计紧密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环境;建筑材料取自于本地区,不必过多的维护,基本无任何有害物质和气体释放,并具有容易回归自然的可回收性等,这些特征都是绿色建筑所具有的。本土建筑对环境的尊重和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绿色建筑所借鉴。但同时本土建筑的发展受到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今有更合适的技术应用于本土建筑之中,使之适应现代的城市化发展。

2 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建筑(图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3]。它是建筑业从分散的、落后的、大量现场人工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机械化施工作业为特征、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4]。标准化与多样化是工业化建筑固有的一对矛盾,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对立。在推行标准化的同时,工业化建筑应该适应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并具有地域特色。

图2 以快速建造闻名世博会的远大馆

建筑工业化可以在建造施工阶段节水、节材、节能,同时保证建筑的质量,但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去解读工业化建筑,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工业化建筑从选用新型的结构体系、标准化构件、机械化施工等建造阶段方面是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但在建筑运营使用等其他阶段是否绿色节能环保又另当别论了。现阶段大部分工业化建筑还不是低能耗建筑,在运营使用阶段与传统建筑一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工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可以说只是在建造施工阶段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是不完全的绿色建筑。

3 绿色建筑本土化及工业化探索

上文论述与探讨了本土建筑、工业化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关系。本土建筑和工业化建筑有着其各自发展的优势与限制,且发现二者利弊是可以互补的,二者的部分理念与绿色建筑理念重合。绿色建筑的本土化可以使绿色建筑适应本地的气候、地形地貌,使建筑的整个系统与自然气候特征相辅相成,在满足人们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少地使用能源,降低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绿色建筑的工业化可以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减少能源与材料的消耗,同时有利于各种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比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及新型材料等。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地方的传统与文脉,同时也应该具有在一定地域条件下大规模工业化建造的技术体系。具有本土化及工业化特征的绿色建筑才是真正为使用者等建筑业各方所需要的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

图3 谢英俊青川里村灾后重建建筑

本土化与工业化的绿色建筑应该有以下特征:具有开放性的结构体系作为技术支撑。开放的结构体系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构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同时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与空间,且也能应用标准化的建筑构件,便于工业化施工;建筑中本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互为补充的应用;地域性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节能技术结合使用;具有本土化特色又能够工业化施工的建筑子系统的应用。应用适宜的技术是绿色建筑本土化工业化的原则。图3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在四川灾后重建中采用的轻钢结构体系,结合当地材料等本土化的应用及在工业化方面的探索是值得借鉴的[5]。

4 结束语

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必要性与意义已经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有效使用资源来减少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与工业化本质上就是建筑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们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域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发展具有地域性本土化特征的能够在一定地域工业化建造的绿色建筑。

[1]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马薇,张宏伟.美国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0-31

[3]刘建荣,翁季.建筑构造(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1

[4]曾令荣,吴雪樵,张彦林.建筑工业化——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必然选择[J].居业,2012,(3):95-96

[5]聂晨.复杂适应与互为主体——谢英俊家屋体系的重建经验[J].时代建筑,2009,(1):78-81

猜你喜欢

本土化工业化绿色
绿色低碳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