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

2014-10-29王洋洋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组团空间结构布局

王洋洋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1 物流节点及其发展

物流节点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在日本和欧洲出现,具有产业集聚性、功能综合性和交通复杂性的特征。其实广义上的物流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诗经·小雅》有“乃求千斯仓”的句子,可知仓库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说这是人类最早期的物流节点的雏形。

古代的仓库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洛阳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对稳定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农业经济时代的驿站、粮仓、码头到工业时代前期出现的货运港口、火车货运站、公路货场、大型公共仓库,直至工业时代后期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1]等均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节点的布局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1)农业经济时代的无规律分布、相互之间几乎无联系的原始阶段;(2)工业经济时代前期的中心区集聚分布,相互之间联系逐渐加强的初级阶段;(3)工业经济时代后期的向外扩张分布的中期阶段;(4)后工业时代的多中心均衡分布的后期阶段(图1)。

图1 物流节点布局的演变

2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城市地域上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是经济空间结构在实体空间即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垂直投影,在具体平面形状和三维立体上表现为城市形态[2]。

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以单中心结构为主,城市空间结构较为稳定,演变缓慢。进入工业经济时代,逐渐形成高密度的单中心结构和“摊大饼”的圈层式结构。19世纪末,高密度无序聚集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步向中心城出现疏解、向结构较为有序的低密度郊区化城市转变。在后工业化时代,郊区化开始向纵深发展,内城衰退,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最终导致都市连绵带的出现,城市空间结构变得更加网络化和复杂化[3]。

凯文·林奇(2001年)根据城市的平面形状,将城市空间形态分为放射形(星形)、卫星城、线形城市、棋盘形城市、其他格状模式、巴洛克轴线系统式、花边式城市、“内敛式”城市、巢状城市共9种类型[4]。邹德慈(2002年)根据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将城市空间形态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六大主要类型[5]。综合上述的分类方法与各类特征,我们参考波兰的萨伦巴教授的分类方法,将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分为4种:单中心集中发展模式、带形发展模式、组团式发展模式、卫星式发展模式[6]。

3 物流节点布局形态与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

3.1 单中心集中发展模式

(1)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较小,仓库、码头等原始意义上的物流节点开始出现,此时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分布,节点之间联系较弱。

(2)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渐完善,火车货运站、公路货场、大型公共仓库等广义上的物流节点在市中心集中出现,随着交通的发展,各个物流节点之间开始有了一定的联系。

图2 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的演变来源

(3)城市空间结构呈同心圆式的不断向外扩张,建成区面积扩大,中心区的土地价值逐渐升高,物流节点不得不寻求新的选址,整体布局也随之呈外延式的扩展,在城市的次中心地带形成了新的布局结构,同时各个不同区域的物流节点之间开始形成一定的网状结构。

(4)工业区的逐渐外迁,使得城市边缘区成为物流园区的最佳选址地带,城市的第二圈层布置了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则一般在城市中心区布局,各个物流节点的布局层次分明,形态均衡,和单中心集中式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样,形成了稳定的圈层式的网络结构(图2)。

3.2 带形发展模式

(1)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公路货场、大型公共仓库等广义上的物流节点在市中心或者在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出现,此时,物流节点布局受地形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并不明显(图3)。

(2)城市各个点状的功能区呈带状的序列发展,此时,可能是物流节点引领了功能区的出现,亦或是后者引领了前者,各个功能区和物流节点之间交通联系开始加强。

(3)城市沿着主要的河流或者交通线走向进行发展,各个点状的功能区域开始连成一片,同时物流节点也逐渐沿城市的主要走向排列,两者都沿着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初步呈现了带状的布局形态。

图3 带形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的演变来源

(4)为了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物流园区一般布置在带形的首尾两端,再依次布置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即沿城市边缘区至城市中心方向逐渐形成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带状结构,各个物流节点之间通过带状的道路进行联系。

3.3 组团式发展模式

(1)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决定了城市最初的形成,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由于各个城市中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等的不同,物流节点的最初布局呈现出了一定的不均衡性(图4)。

(2)随着城市的发展,组团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物流节点则有意识地迁出了原有的组团中心,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在各个组团相对较远的地理位置重新选址建设,规模相对较小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则在各个组团的边缘地带布局。

(3)新的组团开始得到发展,在这一阶段,物流节点的发展对新组团的形成和成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促进了新的组团其他新的功能的加速形成,如工业区、商业区等等。

(4)各个组团的地域空间结构趋于成熟,物流节点的布局形态也呈现出等级分明、组团状分布、与城市各组团联系紧密的均衡的布局状态。

3.4 卫星式发展模式

(1)城市发展的早期,在母城强大的经济集聚能力、较多的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下,物流节点最初在母城出现,主要为母城服务。

(2)各个卫星城市的逐渐发展使得物流节点的在卫星城的布局成为可能,同时由于卫星城的土地价格一般低于母城,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之母城要多,原有位于母城的物流节点逐渐向各个卫星城市迁移。

(3)随着母城—卫星城等级结构的逐渐形成,物流节点的布局也趋于成熟,最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物流节点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一般位于卫星城市的边缘,依托较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母城和卫星城服务,配送中心位于母城和卫星城的中心的均衡结构(图5)。

图4 组团状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的演变来源

4 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4.1 不同发展阶段的一致性

从时间发展的纵轴来看,物流节点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较为缓慢,物流节点布局也呈现缓慢的发展趋势;工业时代前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心主要在于内城的形成,此时物流节点布局也主要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最剧烈的内城集聚进行;工业时代后期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快速外延式扩张,物流节点也逐渐随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方向进行布局,两者的演变速度同步加快;在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也逐渐向均衡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两者同步趋于稳定。两者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杂乱无章到稳定均衡的发展状态。

4.2 空间形态的相适应性

单中心集中发展模式的城市,随着城市不断的同心圆式的向外扩张,最终物流节点的布局形成了稳定的圈层式的结构;带形发展模式的城市,物流节点的布局也经历了由短到长的带形的发展过程;组团模式发展的城市,物流节点最终呈现出组团状分布、与城市各组团联系紧密的均衡的布局状态;卫星式发展模式的城市,大型物流节点一般布置在卫星城的边缘,小型物流节点则布置在母城和中心城内,形成反向的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布局形式。

4.3 演变过程中的的相互影响性

在演变的初期,传统的物流节点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雏形;随着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对物流节点的布局开始起主导作用;随着后者的不断发展演变,其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能力越来越大,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两者就真正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关系(图6)。

图5 卫星城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的演变

图6 城市空间结构和物流节点布局的相互影响

5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节点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组团,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演变的同时,物流节点的布局也随之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并且在两者的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在对城市的物流节点进行布局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物流节点的功能属性,也要考虑到其实体属性,要注重其整体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契合。如:(1)要形成网络状的层次型的物流节点整体布局形态;(2)和城市产业集群要相互配合,确定分工合作关系;(3)注重对城市主要道路的利用,物流节点之间要形成便捷、快速的联系;(4)对物流节点内的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考虑,尽可能和城市的风貌相统一。

[1]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S]

[2]柴彦威.城市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14

[3]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7

[4](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唐恢一.城市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组团空间结构布局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VR布局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