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4-10-23陈霞群张卫社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分娩结局并发症产程

陈霞群+++张卫社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20例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活跃期采用常规平躺体位,干预组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最终采用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结果 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干预组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产程;体位管理;分娩结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014-03

产程体位对产程进程和分娩结局具有直接的影响,常见的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半坐位、站立、蹲位及自由体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分娩监护守则支持在产程中采用频繁变换体位的待产,并认为对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1]。传统观念中对产程的体位改变仍存在较为保守的观念,因此仰卧位是最常采用的体位,研究认为进入产程后长时间的仰卧位并不是最佳的待产体位,甚至可能对胎先露下降、骨盆活动性及盆腔组织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2]。目前,自由体位被越来越多患者及临床接受和采用,本研究对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产程活跃期自由体位管理,并与传统体位进行对比,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应用的作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20例,纳入标准:年龄35岁以下成年初产妇,具备阴道分娩意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孕37周以上足月、单胎、头位、胎心正常,骨盆内外测量正常,无感染迹象及其他母儿并发症或合并症。纳入产妇年龄21~33岁,年龄(26.49±3.25)岁,孕龄37~42周,平均(40.23±1.42)周,体重(74.29±12.13)kg。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年龄、孕龄、体重、胎儿估重、健康状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产妇入院后进行产程体位管理指导教育,讲解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各类自由体位对产程活跃期胎头下降、旋转的促进意义,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经示范让产妇学会各类体位的正确做法;进入第一产程后提供分娩球、矮凳、软垫等自由体位辅助性物品,进入活跃期鼓励产妇根据自身舒适度采用之前教授的各类体位,如坐、蹲、站立、行走、上下楼梯、俯卧、前倾、手膝位、抱膝、跪、不对称体位等体位,初入活跃期时可坐助产分娩球上,头颈、上肢由分娩球提供支撑保持舒适体位或可附靠之上,宫口开大3 cm则采用下蹲、身体前倾、双手抱膝、附撑体位,以产妇自觉舒适为主,及时检查胎头位置是否正常,保持胎儿纵轴与产道轴一致。对于胎头位置异常者,根据胎头与产道的位置关系指导产妇采用动态自由体位,如频繁更换体位、散步等利用重力促进胎头顺利下降,B超、触诊等辅助检查确定胎头朝向,根据具体方位采用侧卧、俯卧等交替均匀受力促进胎头旋转至适当位置,由家属及护士监护产妇安全。进入第二产程之前鼓励产妇正常进食饮水,保持体力,家属及护士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胎头下降。宫口开全时,进入产房,产妇仍可采用舒适的自由体位,如站立、蹲位、坐、半坐半卧等,产房为产妇提供所需辅助性物品和帮助,指导产妇调整呼吸,监测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待胎头着冠则让产妇在产床上取膀胱截石位,指导产妇正确用力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平卧或侧卧体位待宫口开全送入产房在产床上以传统膀胱截石位至胎儿娩出。两组在产程过程中需转剖宫产者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1.3观察指标

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最终采用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进程比较

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第一产程平均减少率为19.23%,第二产程平均减少率为38.39%。

2.2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

2.3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14,15,16,3讨论

经阴道分娩符合自然生理规律,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获益均优于剖宫产,因此,在无明确剖宫产适应病征前提下,提倡尽量采用经阴道分娩,以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和促进母乳分泌达到优生目的。进入产程至分娩分为三个产程,需要胎头位置转移、子宫收缩、宫颈开口等复杂生理密切配合,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对产妇体力、心理都是严峻挑战,产妇不适感明显[3]。通常产妇采用仰卧、侧卧或坐位等体位后,很少主动变换体位,而长时间单一体位都可能引起不适或对分娩结局的不良影响。仰卧位利于检测胎心和接产,也是最易被接受的待产体位,但该体位限制骶尾关节扩张,骨盆活动受限易使骨盆出口狭窄增加胎先露下降阻力,延长产程,盆腔大血管受到压迫可能造成胎盘供血不足而影响新生儿质量[4,5]。坐位或半坐位骨盆倾角大,胎儿纵轴与产道轴一致,胎先露下降速度快,可缩短产程,但该体位不利于分娩接产,长时间坐位可导致会阴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充血水肿。站立位或蹲位都有利于加快产程进程,但不宜长时间保持[6,7]。

自由体位则是根据产前检查等辅助手段明确产妇及胎儿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根据产妇舒适性,自由变换多种体位,将多种体位的优势集中,避免了单一体位的不足和疲劳感。自由体位还能让产妇在体位改变中缓解漫长的产程等待的烦躁情绪,减轻疼痛或不适感,增加产妇舒适度,保持良好的精力、体力,保存子宫收缩力量,减轻分娩时痛苦,加快顺利胎儿娩出[8,9]。本研究首先对产妇进行详细的宣教和讲解,取得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接受,消除对自由体位会对产妇及胎儿不利的担忧,并为产妇提供多种自由体位辅助物品,进入活跃期则可指导产妇采用坐、蹲、站立、行走、上下楼梯、俯卧、前倾、手膝位、抱膝、跪、不对称体位等多种体位,根据舒适性改变体位,缓解疲劳感。在第一产程可多采用坐位、侧卧、站立、行走等动静结合的体位,利于骨盆出口扩大,利用重力作用加速胎先露下降,避免局部压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10,11]。研究显示,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管理中,产程缩短17%~20%,催产素使用减少约15%,坐位和半卧位为主要体位的采用例数最多,其次是侧卧位、蹲位[12,13]。本研究观察产妇主要体位选择与研究结果相似,期间鼓励间歇站立、短距离行走,或利用分娩球辅助支撑身体获得更自由的体位。结果显示,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显著较对照组加快(P<0.05),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19.23%,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第二产程仍延续自由体位,研究认为蹲位配合宫缩间歇可以坐位休息,更有利于加快第二产程,时间较侧卧位明显缩短,但因密切观察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避免并发症[14,15]。因此本研究第二产程中建议产妇在蹲位、坐位、半坐半卧、站立位间自主选择变换,密切观察产程进程,做好分娩准备。结果显示,干预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38.39%。在第三产程分娩过程中,两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由于第一、二产程时间优势,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活跃期自由体位应遵循胎儿轴线与产道轴线一致的原则,对检查发现胎头位置不佳时,可利用侧卧位进行纠正,从而降低难产发生率或剖宫产率[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自由体位减少了助产和中转剖宫产率,有利于经阴道分娩产妇顺利渡过产程。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悦. 体位干预对产妇产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27-1230.

[2] 陈燕,郝刚华,蒲慧然. 责任制助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38-239.

[3] 袁春. 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28-1429.

[4] 马凤兰,彭小男,郭艳,等. 实施体位管理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929-1930.

[5] Abbinante C,Lauta E,Di Venosa N,et al. Acute subdural intracranial hematoma aft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J]. 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2):1091-1094.

[6] Blitshteyn S,Poya H,Bett GC. Pregnancy in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Clinical course and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9):1631-1634.

[7] Evangelista WL,de Fátima Tinoco I,de Souza AP,et al. Postural analysis of workers in a typical meat processing company in Brazil[J]. Work,2012,41(Suppl 1):5392-5394.

[8] 厉跃红,吴娜,庄薇.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93-796.

[9] 陈莉. 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3(11):1771.

[10] 姚雪伟. 人工破膜结合体位指导在产程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2013,14(6):481-482.

[11]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 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12] 王灿辉,鞠丽红.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30-2232.

[13] Walker C,Rodríguez T,Herranz A,et al. Alternative model of birth to reduce the risk of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and perineal trauma[J]. Int Urogynecol J,2012,23(9):1249-1256.

[14] 顾倩,吴娜,庄薇.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J]. 护理学杂志,2013,28(10):10-12.

[15] 潘敏,雪丽霜,陈悦. 体位干预及采用分娩辅助设施对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74-2876.

[16] 王爱英. 产程中应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护理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92-993.

(收稿日期:2014-03-10)

自由体位则是根据产前检查等辅助手段明确产妇及胎儿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根据产妇舒适性,自由变换多种体位,将多种体位的优势集中,避免了单一体位的不足和疲劳感。自由体位还能让产妇在体位改变中缓解漫长的产程等待的烦躁情绪,减轻疼痛或不适感,增加产妇舒适度,保持良好的精力、体力,保存子宫收缩力量,减轻分娩时痛苦,加快顺利胎儿娩出[8,9]。本研究首先对产妇进行详细的宣教和讲解,取得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接受,消除对自由体位会对产妇及胎儿不利的担忧,并为产妇提供多种自由体位辅助物品,进入活跃期则可指导产妇采用坐、蹲、站立、行走、上下楼梯、俯卧、前倾、手膝位、抱膝、跪、不对称体位等多种体位,根据舒适性改变体位,缓解疲劳感。在第一产程可多采用坐位、侧卧、站立、行走等动静结合的体位,利于骨盆出口扩大,利用重力作用加速胎先露下降,避免局部压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10,11]。研究显示,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管理中,产程缩短17%~20%,催产素使用减少约15%,坐位和半卧位为主要体位的采用例数最多,其次是侧卧位、蹲位[12,13]。本研究观察产妇主要体位选择与研究结果相似,期间鼓励间歇站立、短距离行走,或利用分娩球辅助支撑身体获得更自由的体位。结果显示,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显著较对照组加快(P<0.05),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19.23%,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第二产程仍延续自由体位,研究认为蹲位配合宫缩间歇可以坐位休息,更有利于加快第二产程,时间较侧卧位明显缩短,但因密切观察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避免并发症[14,15]。因此本研究第二产程中建议产妇在蹲位、坐位、半坐半卧、站立位间自主选择变换,密切观察产程进程,做好分娩准备。结果显示,干预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38.39%。在第三产程分娩过程中,两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由于第一、二产程时间优势,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活跃期自由体位应遵循胎儿轴线与产道轴线一致的原则,对检查发现胎头位置不佳时,可利用侧卧位进行纠正,从而降低难产发生率或剖宫产率[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自由体位减少了助产和中转剖宫产率,有利于经阴道分娩产妇顺利渡过产程。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悦. 体位干预对产妇产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27-1230.

[2] 陈燕,郝刚华,蒲慧然. 责任制助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38-239.

[3] 袁春. 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28-1429.

[4] 马凤兰,彭小男,郭艳,等. 实施体位管理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929-1930.

[5] Abbinante C,Lauta E,Di Venosa N,et al. Acute subdural intracranial hematoma aft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J]. 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2):1091-1094.

[6] Blitshteyn S,Poya H,Bett GC. Pregnancy in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Clinical course and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9):1631-1634.

[7] Evangelista WL,de Fátima Tinoco I,de Souza AP,et al. Postural analysis of workers in a typical meat processing company in Brazil[J]. Work,2012,41(Suppl 1):5392-5394.

[8] 厉跃红,吴娜,庄薇.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93-796.

[9] 陈莉. 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3(11):1771.

[10] 姚雪伟. 人工破膜结合体位指导在产程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2013,14(6):481-482.

[11]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 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12] 王灿辉,鞠丽红.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30-2232.

[13] Walker C,Rodríguez T,Herranz A,et al. Alternative model of birth to reduce the risk of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and perineal trauma[J]. Int Urogynecol J,2012,23(9):1249-1256.

[14] 顾倩,吴娜,庄薇.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J]. 护理学杂志,2013,28(10):10-12.

[15] 潘敏,雪丽霜,陈悦. 体位干预及采用分娩辅助设施对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74-2876.

[16] 王爱英. 产程中应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护理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92-993.

(收稿日期:2014-03-10)

自由体位则是根据产前检查等辅助手段明确产妇及胎儿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根据产妇舒适性,自由变换多种体位,将多种体位的优势集中,避免了单一体位的不足和疲劳感。自由体位还能让产妇在体位改变中缓解漫长的产程等待的烦躁情绪,减轻疼痛或不适感,增加产妇舒适度,保持良好的精力、体力,保存子宫收缩力量,减轻分娩时痛苦,加快顺利胎儿娩出[8,9]。本研究首先对产妇进行详细的宣教和讲解,取得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接受,消除对自由体位会对产妇及胎儿不利的担忧,并为产妇提供多种自由体位辅助物品,进入活跃期则可指导产妇采用坐、蹲、站立、行走、上下楼梯、俯卧、前倾、手膝位、抱膝、跪、不对称体位等多种体位,根据舒适性改变体位,缓解疲劳感。在第一产程可多采用坐位、侧卧、站立、行走等动静结合的体位,利于骨盆出口扩大,利用重力作用加速胎先露下降,避免局部压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10,11]。研究显示,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管理中,产程缩短17%~20%,催产素使用减少约15%,坐位和半卧位为主要体位的采用例数最多,其次是侧卧位、蹲位[12,13]。本研究观察产妇主要体位选择与研究结果相似,期间鼓励间歇站立、短距离行走,或利用分娩球辅助支撑身体获得更自由的体位。结果显示,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显著较对照组加快(P<0.05),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19.23%,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第二产程仍延续自由体位,研究认为蹲位配合宫缩间歇可以坐位休息,更有利于加快第二产程,时间较侧卧位明显缩短,但因密切观察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避免并发症[14,15]。因此本研究第二产程中建议产妇在蹲位、坐位、半坐半卧、站立位间自主选择变换,密切观察产程进程,做好分娩准备。结果显示,干预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程缩短约38.39%。在第三产程分娩过程中,两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由于第一、二产程时间优势,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活跃期自由体位应遵循胎儿轴线与产道轴线一致的原则,对检查发现胎头位置不佳时,可利用侧卧位进行纠正,从而降低难产发生率或剖宫产率[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自由体位减少了助产和中转剖宫产率,有利于经阴道分娩产妇顺利渡过产程。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悦. 体位干预对产妇产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27-1230.

[2] 陈燕,郝刚华,蒲慧然. 责任制助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38-239.

[3] 袁春. 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28-1429.

[4] 马凤兰,彭小男,郭艳,等. 实施体位管理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929-1930.

[5] Abbinante C,Lauta E,Di Venosa N,et al. Acute subdural intracranial hematoma aft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J]. 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2):1091-1094.

[6] Blitshteyn S,Poya H,Bett GC. Pregnancy in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Clinical course and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9):1631-1634.

[7] Evangelista WL,de Fátima Tinoco I,de Souza AP,et al. Postural analysis of workers in a typical meat processing company in Brazil[J]. Work,2012,41(Suppl 1):5392-5394.

[8] 厉跃红,吴娜,庄薇.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93-796.

[9] 陈莉. 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3(11):1771.

[10] 姚雪伟. 人工破膜结合体位指导在产程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2013,14(6):481-482.

[11]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 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12] 王灿辉,鞠丽红.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30-2232.

[13] Walker C,Rodríguez T,Herranz A,et al. Alternative model of birth to reduce the risk of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and perineal trauma[J]. Int Urogynecol J,2012,23(9):1249-1256.

[14] 顾倩,吴娜,庄薇.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J]. 护理学杂志,2013,28(10):10-12.

[15] 潘敏,雪丽霜,陈悦. 体位干预及采用分娩辅助设施对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74-2876.

[16] 王爱英. 产程中应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护理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92-993.

(收稿日期:2014-03-10)

猜你喜欢

分娩结局并发症产程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