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时间利用的观察报告

2014-10-21侯汝艳王昭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侯汝艳 王昭

摘 要:本文通过个案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利用时间的情况,发现了大学生在时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利用时间,防止时间利用的无效和浪费。

关键词:时间利用;大学生个案;观察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

工作之余,笔者喜欢与学生进行交流,总是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感慨:“高中很忙,但是很充实,一入大学校门,就忙着参加社团,忙着交友,忙着应付考试。上了大学虽然也很忙,时间过得也很快,但总觉得不充实。”笔者对此产生了研究兴趣,设计了时间利用观察表,研究大学生在校时间利用情况。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个体在时间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便能指导学生更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利用时间,防止时间利用的无效和浪费。

二、观察的过程和方法

笔者把一天的时间分为10个时段0:00—7:00,7:00—9:00,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19:00—21:00,21:00—23:00,23:00—24:00(0:00),对学生个体从11月17日到12月16日的日常活动作了详细的记录。为了避免记录的刻意和计划性,个体事先不需对事务进行分类或列举,所做记录忠实于每天的活动。之后,个体对每天的时间利用情况作了详细统计,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的计算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各项事务”还包括了一些具体内容,学习包括上课、听讲座、自主学习、做作业、查资料,工作包括出差、家教、开会,娱乐包括上网(游戏)、社团活动、看电视、逛街、聊天、聚会,锻炼包括散步和运动,睡觉包括晚觉、午觉,日常事务包括吃饭、洗澡、洗衣服等。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从图1可以看到,在一个月720个小时的时间中,个体利用了86%,还剩下14%的时间,也就是99.5小时的时间,没有被利用,完全被浪费了。

分析图2可以发现,包括睡觉在内,个体平均每天利用的时间是20.7小时,还有3.3小时的时间没有被利用,说明个体每天浪费了八分之一还多的时间。

图3显示,从11月17日—12月16日,在已被利用的620.5小时(86%)的时间里,个体主要把时间用来学习、工作、娱乐、锻炼、做日常事务和睡觉。睡觉占去了很多的时间,有254小时之多;其次是学习,用了191小时;日常琐事和娱乐也占去了一些,有92小时。

图4“平均每天的时间利用情况”显示,在平均每天已利用的20.7小时的时间里,有8.5小时的时间用于睡觉,占了一天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还多;6.3小时用于学习,占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它的花在了日常杂务、娱乐、锻炼等活动中。

从图5可以看出,在被观察的一个月中,个体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的长短都不一样,12月4日以前,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在5—8小时内波动,之后的十天则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跨度在0—16小时之间不等,最多的用于学习的时间达16小时之多。

四、讨论和结论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和体会,笔者发现个体时间的利用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时间观念不强,没有紧迫感

上图反映出,在一个月中,还有大量的时间没有被利用,这些没有被利用的时间是个体在没统计之前没有发现的,也是个体一个月来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的。这些时间按24小时一天换算,有整整4天之多。除此之外,娱乐和日常琐事也占去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些之中,有部分是必要使用的时间,部分则是在做事时有意无意浪费了的时间。

2.时间利用合理性、有效性有待改进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个体的时间利用合理性、有效性有待改进。首先,每天都有很多的无效时间,如8:00—8:30,11:00—11:30,12:00—13:00,学生根本不会用来做实事。其次,学生每天的安排看似很合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够,平均每天才有6.3小时;一个月内每天学习时间长短不稳定;没有很好地利用黄金时段进行学习,比如晚上20:00—22:00,很少进行学习。第三,学习效果不好。首先是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一个月中,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作业,看自己喜欢的书,学习目的性不强,很少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其次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往往是做完一件事再做另外一件事,中间不会进行调节,这样做事往往容易事倍功半,花很多的时间,很累,却没效果。

五、建议

大学生应该学会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1.明确目标,列出计划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没有明确的目标,做起事来很容易浪费时间,甚至会做到一半才发现偏离了预期的方向。当然,目标有各种类型,有大有小,总的来说,大学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学习目标,要明确自己的长期、中期、短期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订书面的学习计划。计划可以按一日、一周、一年的方式来制订,但是要详细且与目标一致。

2.坚持做活动清单,科学管理时间

首先是做活动清单。活动清单有提醒的作用,大学生利用清单帮助安排学习、工作的顺序,不必担心会忘掉任何该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是时间(尤其是学习时间)的科学安排。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人体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高效期: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上午八点至十点是第二个学习高效期;第三个学习高效期是下午六点至八点,这是用脑的最佳时刻,可用于整理复习;入睡前一小时是学习与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由此可见,时间的科学管理很必要,它是帮助个体形成有效应用时间的良好习惯的工具。除此之外,对于庞杂的学习、工作,可将它们分割成小块,分配适量的时间分别对待,不同的工作交叉进行,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学习的压力和疲惫感。

3.注重学习的效果和意义

有了时间的科学管理还不够,还应当注重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给出的一段时间里,学习什么,有多大的意义,怎么学习,这些都是大学生必须考虑的。总的来说,只有抓住学习的机会,增大学习的量,才能提高有限时间的使用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体现全日制学习的特點和意义。

参考文献:

李瑞娥,李映青.时间价值的升华:从马克思经济论析中的时间思想到当代时间资源的拓展[J].人文杂志,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