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剖析及对策

2014-10-16张栋锋

审计与理财 2014年9期
关键词:会计师会计工作税务

张栋锋

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视。但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虚增资产、虚列负债、抽逃资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很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进行剖析,并对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

1.股权过于集中。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个人为了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将小的股权假借他人之名来登记注册,最终达到实质股权相对集中的目的。一般认为,在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存在多个相对控股股东时,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平衡,保护各方投资者利益,从体制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在这种股权过于集中的结构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往往受制于经营者,极易导致会计控制弱化,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配备不当。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会计人员的配备也较为薄弱。一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没有有效的对会计人员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二是难以保证中小企业会计业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难以保证良好的会计控制系统和会计控制环境;三是会计人员依附于企业经营者,会计工作成为经营者的代言人。这些都造成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配备及会计机构的设置等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外部监管不到位。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一般不需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对外筹资,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的征税管理要求;二是商业银行信贷的决策管理需要;三是工商部门资本金年检的保全管理需要;四是投资者自身的决策管理需要。其中,前三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构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导向性监管。首先是税务导向。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税务导向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远远超过传统的财务会计,一些中小企业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任意扭曲会计信息,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从而达到不交、少交、缓交税收的目的;其次是信贷导向。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往往较多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来满足现金流量的不足,而银行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主要通过财务状况对企业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一些企业为了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将质量偏差的资产、无效资产长期挂账甚至虚增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再次是工商导向。企业工商年检需对投资者资本金保全情况进行验证,虚列出资,抽逃资本现象在中小企业中也屡见不鲜。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增强法制意识是根本保证。

首先,单位负责人是关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对治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组织单位负责人学习相关会计法规,明确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和法律责任,端正指导思想,依法理财,引导和督促他们切实重视会计工作,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到实处,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次,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以法制和职业道德观念来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基本要求。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直接操作者,他们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严把会计人员的“准入关”。中小企业往往由于经营规模等原因,放松对会计人员的选用,甚至无证上岗。《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只有按一定条件通过一定程序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其次,切实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让他们不断学习,吸取和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会计人员。

3.完善治理结构是体制保证。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在目前,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无论是何种组织形式,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都较为简单,大多采用集权制管理,一般也只任用2~3名甚至更少的会计人员,其会计信息的处理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经营者或少数人。特别是采用了公司制的中小企业,由于股东仅负有限责任,公司的自律性相对较低,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弱化,也滋生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温床。因而应适当考虑相对股权制衡,避免过于集中。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通过内控制度,保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记录控制、资产保护控制等,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从而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传递、记录、汇总、复核等从员工到经营者都要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落实到实处,营造有利的内控环境,有的会计系统和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控制手段,从体制上规范企业行为。

4.加大外部监管力度是措施保证。

从中小企业现状看,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要搞好内务整治和规范,目前,应更多地依靠加大外部监管和惩罚力度来实现。要将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网络。

(1)财政监督。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保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对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坚决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同时,加强会计指导工作,强制中小企业具备条件时依法建账,并定期组织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对违反会计法规或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严肃查处,直至取消从业资格。

(2)税务监管。一是要建立和推广税务中介代理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在会计咨询、税务代理中的中介作用,努力提高税务监管效率和税务征管质量;二是要健全有效的查账征收体系,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加大税收检查力度,对造假行为严处严惩,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社会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注册会计师定期对中小企业的审计,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会计薄弱环节和会计信息失真,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逐步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之和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经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监督,构建监督的完整体系。(作者单位:丰城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会计师会计工作税务
证监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影响
新常态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财政部修订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办法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香港会计师可成为内地会计所合伙人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