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平顺性与道路友好性的商用车悬架参数优化*

2014-10-11张志飞刘建利徐中明杨建国

汽车工程 2014年7期
关键词:平顺车架悬架

张志飞,刘建利,徐中明,杨建国

(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30)

前言

重型商用车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商用车对道路的破坏损伤必然引起公路维护费用的增加,且对货物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也有一定影响,已经成为公路运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2]。文献[3]中分析了车速、轴距、悬架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对道路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架参数对车辆的道路友好性影响较大,道路破坏系数随刚度增加而增加,随阻尼增加而减小;文献[4]~文献[6]中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对车辆进行悬架控制,实现了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共同改善;文献[7]中采用遗传算法对油气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车辆的平顺性明显提高,而道路友好性改善幅度较小;文献[8]中以车身垂向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为优化目标,通过加权将各目标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函数,进而使用内点罚函数法进行优化,值得借鉴。

本文中首先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某款重型商用车9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控制驾驶员的垂向振动、车架垂向振动和道路破坏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iSIGHT优化平台建立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

1 半车动力学模型

1.1 9自由度半车模型的建立

根据某重型商用车的实际结构,建立其9自由度半车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9个自由度包括驾驶员垂向、驾驶室垂向与俯仰、发动机垂向与俯仰、车架垂向与俯仰和前、后悬架簧下质量的垂向自由度。模型中驾驶室和发动机分别与车架相连,驾驶员与驾驶室的质心位置重合。

图 1 中:zb、zc、ze、zs分别为驾驶员、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的垂向位移;mb、mc、me、ms分别为驾驶员、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的质量;θc、θe、θs分别为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的俯仰角;Ic、Ie、Is分别为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绕y轴的转动惯量;Kb、Cb分别为驾驶员座椅的刚度和阻尼;Kcf、Kcr、Ker、Kef、Kf、Kr分别为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前后悬刚度;Ccf、Ccr、Cef、Cer、Cf、Cr分别为驾驶室、发动机和车架前后悬阻尼;zuf、zur为前后簧下质量 muf、mur的垂向位移;zrf、zrr为前后路面激励的垂向位移;Xcf、Xef、Xc、Xf、Xe、Xcr、Xer、Xs、Xr分别为各点到驾驶室前端的距离。

利用牛顿力学定律列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其矩阵式为

式中:M、C、K分别为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z为位移响应列阵;F为系统的激励力,用路面位移列阵zr和轮胎刚度矩阵Kt表示。

1.2 路面模型的建立

采用带有低通滤波器的随机白噪声来模拟前后轮受到的路面激励[9]:

式中:f0为下截止频率,取0.01;G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v0为车速;w(t)为白噪声信号。

对于半车模型,相对前轮路面输入,后轮受到的激励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延迟时间τ=(Xr-Xf)/v0。

选择B级路面仿真,取G0=64×10-6/m3,车速v0=20m/s,仿真时间为100s。生成的前轮路面输入垂向位移如图2所示,其均值为0。

2 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

商用车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均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平顺性来讲,根据ISO2631—1:1997的规定,可采用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车辆平顺性进行评价。本文中半车模型是以驾驶员垂向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而车架质心垂向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平顺性也有影响,同时可作为货物安全性的评价指标,故也选作车辆的优化指标之一。

车辆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动载荷系数、动态载荷应力因子和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评价指标。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评价指标考虑了动载荷的相关性和空间重复性[10],用来评价车辆对道路的破坏更为合理,故选择为优化指标之一。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评价指标J定义为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目标函数

为了兼顾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应当使驾驶员的垂向振动和道路破坏系数J较小,而车架垂向振动视为平顺性和货物安全性的辅助评价指标。通过线性加权将以上3个优化指标转化为总的单目标优化函数P:

2.1.1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观加权比例系数

各指标以优化目标函数P中车辆各性能指标的顺序,综合考虑其重要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13-14]确定其主观加权比例系数。本文中确定以改善商用车道路破坏系数为最重要,驾驶员垂向振动次之,车架垂向振动为最后,通过反复仿真和结果分析,得到较优的一组比较矩阵:

假设驾驶员垂向加速度的权重系数为W1,默认其主观加权比例系数为1,以其为量化标准,确定其他性能指标的主观加权比例系数γi为

2.1.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同尺度量化比例系数

由于驾驶员垂向加速度、车架垂向加速度和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3个指标的数量级差异较大,无法直接比较,故须根据初始悬架仿真结果的统计数据,选择各性能指标的均方根值作为依据,对它们进行同尺度量化处理。默认驾驶员垂向加速度的同尺度量化比例系数为1,确定其他性能指标的比例系数 βi为

2.1.3 确定各指标的总加权系数

综合各评价指标的主观加权比例系数γi和同尺度量化比例系数βi,确定总加权系数αi为

根据以上算法,各评价指标的总加权系数分别为:α1=1,α2=0.087 8,α3=0.212 7。

2.2 iSIGHT优化模型的建立

iSIGHT是一个仿真分析流程自动化和多学科多目标优化工具,它提供试验设计和优化算法等一整套完整的优化软件包,易于实现与其他软件的集成优化[15],本文中基于该平台建立集成优化模型。

优化模型中Matlab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而在iSIGHT中设置目标函数、优化变量、约束条件和求解算法,iSIGHT通过接口程序调用车辆Simulink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循环求解[16]。利用iSIGHT9.0建立的优化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中包含两输入文件,即刚度Gangdu.in和阻尼zuni.in文件,输出包含优化目标函数文件P.out和动挠度约束条件fd1.out与fd2.out文件,中间求解器选用MATLAB.exe。

2.3 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

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对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影响最为显著,以前、后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为优化变量。刚度优化的取值范围根据重型货车的偏频来确定,前悬满载偏频范围为1.50~2.10Hz,后悬满载偏频范围为1.7~2.17Hz[17],而阻尼优化的范围按照与刚度初始值扩大相同的比例来确定。各优化变量初始值和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优化变量的范围

为防止车辆行驶时经常碰撞缓冲块,使平顺性变差,须对前后悬架动挠度进行约束,即

式中:fd1、fd2分别为前后悬架动挠度的标准差;[fd1]、[fd2]分别为前后悬架限位行程,均取90mm。

3 仿真与结果分析

由于遗传算法具有鲁棒性、全局最优性、高效并行性、不要求函数连续可导等特点,近年来在车辆悬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本文的单目标优化问题,选择多岛遗传算法来实现,种群数量50,岛数10,遗传代数50,交叉概率0.9,变异概率0.01,迁移概率0.5,迁移间隔5。

经过1 005次计算,目标函数值随迭代次数的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目标函数有明显的降低,结果收敛,终值为0.596 5。

通过优化得到各个优化变量的结果见表2。由表可见:优化后前悬的刚度和阻尼变化明显,刚度减小,而阻尼增大,即前悬偏频降低,阻尼比增大,悬架的舒适性提高;后悬的刚度和阻尼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偏频和阻尼比基本保持不变。

表2 优化变量结果对比

各个指标的优化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见:各性能指标均有所降低,驾驶员垂向振动得到了明显的抑制;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评价指标降低了6.70%,从而减轻了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车架质心垂向振动也有所降低,一定程度减小了货物的振动和车架传递至驾驶员的振动。

表3 优化前后各指标均方根值对比

驾驶员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如图5所示,在低频和高频处均有降低,乘坐舒适性得到改善;前后轮动载荷的时域仿真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二者幅值均有所减小,且前轮降低幅度比后轮大;车架质心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如图8所示,在低频段有一定的降低。可见通过该方法进行悬架参数优化,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4 结论

(1)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包含驾驶员、驾驶室、发动机和承载车架在内的9自由度半车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垂向加速度、车架垂向加速度和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为性能优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并将各指标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函数。

(2)基于iSIGHT优化平台建立集成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悬架参数优化。优化后驾驶员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18.15%,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评价指标降低了6.70%,车架质心垂向加速度也有一定降低,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1] 徐中明,张志飞,贺岩松,等.重型卡车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7):1584-1586.

[2] 郑仲浪,吕彭民.基于舒适性及道路友好性的拖挂车辆悬架参数优化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9(5):49-54.

[3] 徐斌,郑钢铁,范轶,等.道路破坏的影响因素及悬架参数优化[J].汽车工程,2000,22(6):418-422.

[4] Valášek M,Kortüm W,Šika Z,et al.Development of Semi-active Road-friendly Truck Suspensions[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1998(6):735-744.

[5] 陈一锴,何杰,张卫华,等.多轴重型货车悬架系统改进天棚控制策略[J].农业机械学报,2011,42(6):16-22.

[6] 严天一,刘大维,陈焕明,等.基于主动悬架系统车辆的道路友好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2):163-167.

[7] 杜恒,魏建华.基于遗传算法的连通式油气悬架平顺性与道路友好性参数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1,30(8):133-138.

[8] 吕彭民,和丽梅,尤晋闽.基于舒适性和轮胎动载的车辆悬架参数优化[J].中国公路学报,2007,20(1):112-117.

[9] 陈杰平,陈无畏,祝辉,等.基于Matlab/Simulink的随机路面建模与不平度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3):11-15.

[10] 陈一锴.基于道路友好性的公路重型货车悬架系统多领域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11] Cole D J,Cebon D.Truck Suspension Design to Minimize Road Damage[J].Instn Mech.Engrs,Part D,1996,210(D0):95-107.

[12] Potter T E C,Cebon D,Cole D J.Assessing‘Road-Friendliness’:a Review[J].Proc.Instn Mech.Engrs,Part D,1997,211(D0):455-475.

[13] 陈士安,邱峰,何仁,等.一种确定车辆悬架LQG控制加权系数的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8,27(2):65-69.

[14] 杨益民,杨绪兵,景奉杰.层次分析法中整体一致性判别与校正[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50(3):306-310.

[15] 胡文婕,陈亮.基于iSIGHT的汽车盘式制动器多学科设计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5):17-20.

[16] 刘辉,蔡仲昌,曹华夏,等.基于iSIGHT平台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联轴器刚度优化研究[J].兵工学报,2012,33(2):227-231.

[17] 王望予.汽车设计(4)[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平顺车架悬架
某轻型卡车车架设计开发
基于ANSYS升降穿梭车车架力学分析
P3 AMT混合动力系统换挡平顺性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省植保站领导赴平顺调研指导工作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罐体副车架的设计与计算
前后悬架抗制动点头率和抗加速仰头率计算
ECAS空气悬架电控系统介绍
皮卡板簧悬架设计
车架焊接用气体保护焊焊丝的选用
2.0L和2.2L欧5柴油机噪声-振动-平顺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