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014-10-08易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体育课

摘要:《新课标》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那么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实施并贯彻好体育新课标,让学生在“体育新课标”下更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学生;体育课;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91-02

一、准确把握体育新课标的学习目标

新的体育课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二、新课标下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模式

新课标下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内容要求都是统一的。这就造成了部分优秀学生一学就觉得没有挑战性,或者对部分学困生要求太高,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下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是由学生自己选择项目,自己组队,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和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达到这些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回答预定设计的问题,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这样既对教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了加工、巩固、提高,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学习、探索,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实行激励评价机制

传统的体验教学偏重于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评价缺乏激励机制。这对身体素质较差且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实行激励评价机制,让他们感到自己“我能行”,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过多追求成绩,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在教学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学习的难度降低,对分层学习提出了要求。二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要采用的教学内容以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进行的内容变化不大,但在学生的跑的素质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五、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唯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教师在思想上放心,在实践上放手,这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

六、一节好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体育课要瞄准未来,要使学生培养健康的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同时还应让学生学到锻炼身体所必须知晓的原理和知识,教会学生保健、安全、救护等基本本领。有人说:“在未来的竞争上,我们能赢在创新上,千万不能输在体质、精神和心理素质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指挥自己的身体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实实在在地进行身体锻炼,从锻炼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改变学生对快乐的认识,“快乐”,不是学生想怎么快乐就怎么快乐,不是简单的“笑”和“汗”,而是在严格的纪律保证下,加强基础练习,增强练习时间,练习负荷,让学生突出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在掌握基础上快乐,在掌握技能上快乐,从思维意识上快乐。发出成功的笑,流出胜利的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颖的师生关系就是平等关系,要改变以往教师的尊者地位,“令出必行”、“我命令,你执行”,教师应参与到活动当中,成为普通一员。师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学生可以站出来喊口令,即“发号施令”,以往那种教师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已不适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是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员者,是学长。如果我们真能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就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体育教师要大胆创新,只有有了创新的教师,才有创新的学生。

八、结论

体育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对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张兴华,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易建军(1985-),男,江苏南通人,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体育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体育课
体育课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