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两幅绘画作品的解读

2014-09-29张乃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胆融化小女孩

张乃艳

为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开展了主题绘画活动“没有动物会怎样”。我先请幼儿想象如果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我们就没有肉吃。”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我对幼儿的大胆想象,进行了充分肯定,然后,请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孩子们画得都很认真,生动表现出没有动物的种种后果。

小A画出了很多座歪歪扭扭的房子,甚至还有被折断的树木。我看后,以为小A没有理解绘画的主题,于是对他进行了“善意”提醒,并重新发给他一张新的画纸,希望孩子能够重新设计自己的绘画作品。但孩子根本没有理会,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中。在作品展示的环节,我先请能力强、绘画效果完美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积极鼓励和赞赏。我故意请小A延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暗想他会为自己不搭调的作品和错过重新绘画的机会而后悔。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小A自信地对小朋友们说:“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发生地震。因为有些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异常反应。”听完孩子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对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赞赏,又有自己对孩子行为自以为是错误解读的愧疚。

还有一次,在诗歌欣赏活动“雪花”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我提出问题:“雪融化后会变成什么?”有的幼儿说:“变成水。”有的幼儿说:“变成小河。”一个小女孩用甜美的声音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我为小女孩富有诗意的回答而感动。随后,我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雪融化后的变化,却见小女孩的画面上只是黑色,而其他幼儿画面上的颜色都是绚丽的彩色。我好奇地问:“你在画什么?”小女孩专注地回答:“春天呀。”“春天在哪里呢?”“小河里有成群的鱼儿,草地上有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原来孩子涂色时用了很多种颜色,颜色混合到一起最后竟然变成了黑色。这就是孩子眼中最美丽的春天,这就是孩子最为独特的表现方式。我庆幸自己没有简单否定孩子的绘画作品,而是耐心倾听了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捕捉到孩子灵动的思想。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幼儿个性化的自我表现,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我们应该保护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作欲望,呵护幼儿追求艺术美的心灵。因此,对于幼儿的艺术活动,我们能够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不是老师的世界。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要进行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艺术活动的乐趣。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对幼儿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如果以后我们看到“绿色的太阳”、“方形的苹果”时,不要扼杀而是接纳,不要批判而是赞赏,不要漠视而是倾听。珍视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的大胆表现,正确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理解幼儿独特的绘画行为,相信我们会把每名幼儿都培养成真正的创意大师!

猜你喜欢

大胆融化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家的大胆蜗牛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大胆玩创意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
一起融化
冰如何开始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