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及发展

2014-09-29毛鸣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附点白板图谱

毛鸣明

音乐是孩子表达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以及审美的形成;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节奏游戏中展开无尽的想象,激活幼儿的各种思维;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喜、怒、哀、乐的各种体验,有效地调节幼儿的情绪。那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信息技术的介入,以多媒体独特的功能效果给幼儿特殊的视听刺激,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也开始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

一、录音机时代——枯燥的反复播放和跟唱

20世纪90年代之前,录音机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充当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常态的音乐课中,通常只有一名老师执教,录音机很好地解决了老师一人既要弹琴又要做示范的矛盾问题。在韵律活动中,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跟随音乐用动作来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音乐活动“数鸭子”中,孩子们可以在鸭妈妈(教师扮演)的带领下一起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小鸭子的可爱动作,有录音机的帮助,老师不用再演奏,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孩子们一起体验音乐的有趣和表演的快乐。但在幼儿学习歌词的时候,只能对照图谱,通过反复的倒带或快进来让幼儿对歌词进一步熟悉,不仅麻烦而且缺乏准确性,往往会因为倒带无法准确控制而引起幼儿的哄堂大笑。采用这一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手段,大多还要制作各类图谱,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也容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欣赏活动中,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它没有固定的形象、具体的情节,但孩子因为年龄特点的限制,往往要借助一些形象的物体来帮助他们对音乐进行理解,录音机无法做到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还能显示出相应的具体形象,帮助或巩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或诠释。

二、传统多媒体课件——对音乐的感悟具体形象化

为了解决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单纯的音频技术应用存在的弊端,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无论是影碟机(DVD)、电脑演示文稿(PPT)还是动画软件(Flash),都能很好地在幼儿感受音乐时配以合适的图片、形象、色彩或是动画,把各对象有机结合在一起,适时进行播放演示。例如《绿色的梦乡》中,唱词:“呣……呣……”更多的是给幼儿一种遐想的空间,想象绿色的荷塘、宁静的夜空、闪烁的星星等等,在听音乐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相似的图片或是动画,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但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在演示过程中幼儿都无法参与。因为课件的内容以及效果都是事先做好的,甚至音频和相对应的视频无法分割,在活动的过程中无法更改,也无法灵活使用,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体验和感受。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让音乐活动魅力四射

新世纪以来,国内开始出现交互式电子白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增添了活力。

(一)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方法的新颖多样能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条件。白板的介入和使用,将各种视听信息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聚光灯、应用拉幕、对象隐藏、拍照、录音、显微镜等等效果和技巧,使音乐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使原本呆板的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大班歌唱活动“牛牛的牙齿”的导入环节中,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观察局部猜一猜,神秘地提问“你们猜猜这是谁的牙齿?”继续移动聚光灯,使幼儿观察的画面逐步扩大,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用相机拍了班级里几位幼儿的牙齿照片,直接出示在白板上,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也像牛牛一样掉了牙齿,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他们把“牛牛”的名字换成同伴的名字进行演唱,课堂气氛变得快乐、活跃,孩子们在一遍遍兴奋地演唱中,无形中对歌词进行了巩固和熟悉。因此,白板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能让所学的信息成为幼儿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让幼儿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望,体会到愉悦的成功体验。

(二)让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记忆歌词和掌握切分、附点节奏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制作节奏图谱或形象图谱来提醒幼儿或帮助幼儿分清节奏型。虽然这种方法很直观,但因为没有很好地与音视频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有时成效甚微,不太尽如人意。有了交互式白板的出现,在活动挂图、桌面操作、点击注释等工作模式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地在活动图谱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随意切换,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媒体资源和打开各种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电子图谱上标记、突出、擦除等。这样就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其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幼儿观察、理解和想象。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演唱活动中,“猪八戒呀,大嘴巴”,节奏型是X X X. X |X X X —| 。为了形象地让幼儿认识附点,唱准附点节奏,图谱可以一句一句出现。当教师点击画面时,图谱上的X就会变成一个完整的西瓜图案,而教师点到图谱上的附点时,X就会变成半块西瓜的图案,让幼儿直观理解了附点的正确含义,配合西瓜出现的音频长短让幼儿能够唱准附点的正确时值。整个活动中,教师都可以灵活掌握,哪一句没唱对,就可以轻轻一点,音频、视频也可以分开出现,使重难点很容易就被理解和掌握。

(三)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积累信息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即使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大部分时间里,老师还是要坐在电脑前进行鼠标操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的肢体示范和与幼儿的互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任意将文本、图形、音乐、动画通过触屏的方式播放或暂停,老师无论站在活动场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电子笔简单控制。例如:在和幼儿一起跳《朋友舞》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当单个幼儿的朋友,站在双圈上进行游戏,但在幼儿演唱出现问题时,又可以随时暂停,播放动画纠正幼儿的节奏或歌词。这样就从时间和空间上将教师的肢体解放出来,让教学模式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更有利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做出反馈。当幼儿表现精彩时,白板上及时出现的掌声和动画鼓励,都会让孩子体验到自信和由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调动各种感官,让想象的思维插上翅膀

音乐是比较特殊的声音形象,每个人根据同样的乐曲想象出来的形象或情节都可能会不一样。孩子也是这样,根据他们的已有经验或生活经历,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艺术的想象非常微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尽管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欣赏乐曲之后,让孩子自由地讲述感受,但最终呈现的多媒体基本上是教师预先设计的,无论孩子怎么想象、思考,最终都要统一到老师的思路上去。交互式白板则不同,这张如同白纸一样的设备,能做到真正像白纸一样纯净,任孩子去涂抹、想象。在欣赏音乐《小老鼠和啤酒桶》(音乐:啤酒桶波尔卡)的时候,孩子们在听说了故事引子之后,根据音乐的变化猜测小老鼠和啤酒桶的关系和各种变化:小老鼠和啤酒桶在跳舞、啤酒桶发现小老鼠偷东西挪动着胖胖的身体去追它等等。在交互式白板上,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各种想象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用照相的方法做成各种相框,把这些想法并列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再让幼儿分组,表演他们自己喜欢的某种想法。交互式白板可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对艺术的想象,因为艺术原本就没有正确的答案,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与众不同。

信息化教学的一路走来,通过各种手段给音乐教学添姿增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和音乐活动整合带来的益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一位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弥补了老师信息量的缺乏,更加准确地让幼儿把握节奏、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尊重每一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见解,让每一位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中任意翱翔。

猜你喜欢

附点白板图谱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绘一张成长图谱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