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效果分析

2014-09-25孙保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血红蛋白

孙保党

[摘要] 目的 分析左旋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透析结束后行EPO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丁静脉滴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贫血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43.33%(P<0.05);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4、8、12周时的Hb、Hct浓度均有所上升、ERI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4、8周与达到目标浓度的EPO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典型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贫血改善与达到Hb目标浓度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左旋卡尼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 左旋卡尼丁;促红细胞生成素;尿毒症贫血;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24-03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分泌减少是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出现贫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性因素之一,因此临床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主要手段为补充EPO,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EPO抵抗,甚至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与剂量的增加,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的概率相应增高[1]。为改善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效果与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活水平,本研究对左旋卡尼丁联合EPO用药方案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8,年龄29~79岁,平均(49.87±4.26)岁,血液透析时间6~40个月,平均(28.15±16.23)个月,血肌酐453.24~961.71 μmol/L,平均(739.24±176.68)μmol/L;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1∶9,年龄30~78岁,平均(48.79±4.12)岁,血液透析时间6~40个月,平均(29.51±16.32)个月,血肌酐453.21~961.77 μmol/L,平均(726.43±176.86)μmol/L;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多囊肾4例,慢性狼疮性肾炎3例,慢性间质性肺炎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液透析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原发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尿毒症贫血患者;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证[2]。排除标准: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急性感染性疾病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持续性且规律透析时间<6个月者[3]。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补充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B12、铁剂、钙剂与叶酸等,血液透析治疗为3次/周[4]。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EPO(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90),初始剂量100~150 U/(kg·周),分3次完成,当血细胞比容(Hct)≥30%、Hb≥100 g/L时,酌情减量,至维持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旋卡尼丁(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52)静脉滴注,1 g左旋卡尼丁+20 ml氯化钠溶液(浓度0.9%),3次/周;两组均持续用药12周,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每4周行血常规检查。

1.4 用药标准

依据美国“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K/DOQI)指南制订标准[5]:Hct目标浓度为33%~36%,Hb浓度为110~140 g/L;当Hb浓度每月上升<10 g/L,EPO剂量应在周总剂量上增加25%;当Hb浓度每月上升>20 g/L,EPO剂量应在周总剂量上减少25%~50%;当Hb浓度改变>10 g/L时,EPO剂量以每周总剂量的25%逐步调整。

1.5 观察指标

尿毒症贫血指标[6]: Hb、Hct、EPO用量与EPO抵抗指数(ERI);临床效果指标:达到Hb目标浓度所用时间与EPO用量、贫血改善时间、总用药时间;典型临床表现:心率失常、食欲减退、肌肉痉挛、低血压与胸闷;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高血压、发热与肝功能异常。ERI=EPO用量[U/(kg·周)]/血红蛋白浓度(g/L)[7]。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典型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尿毒症贫血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失常、肌肉痉挛、食欲减退、低血压与胸闷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左旋卡尼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贫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研究组Hb达到目标浓度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EPO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改善患者的EPO耐药性,进而相应减少EPO的用量。分析原因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左旋卡尼丁的基础值高达50%~70%/次,且因肾脏功能进入衰竭期导致患者易出现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患者对肉、豆制品的摄入量将明显减少,上述两者均可引发体内左旋卡尼丁进一步缺乏,导致红细胞代谢障碍,进而影响EPO单纯治疗的临床效果[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红蛋白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一线化疗对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血红蛋白—纳米磷酸钬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调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
婴幼儿血红蛋白与微量元素铁的相关性调查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血红蛋白关系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检验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