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管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4-09-21顾康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住院日入院住院

顾康莹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江苏 淮安223001)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1]。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减轻患者的负担。为此,我院于2013年初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以期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升病人的满意度,缩短病人的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8月在我院心理科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4例。其中,男13例,女51例;第一诊断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即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患者及家属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7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各32例,其中临床路径组变异退出1例,实际路径组完成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进行常规入院处置、健康宣教及执行医嘱等,住院期间按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 临床路径组

1.2.2.1 制订临床路径护士准入资质及职责 临床路径护士准入资质: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接受过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有很好的沟通及组织能力的护士。临床路径护士职责:(1)对于进入临床路径的抑郁症患者,由临床路径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护理计划以及患者需要配合的内容,并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2)依据护理操作规程和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准确规范实施各项护理治疗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3)依据临床路径护理流程和临床路径表,认真实施各项护理监测,协助做好变异监测,及时规范完成相关记录;(4)协助、协调患者按时完成各项诊疗、检查项目;(5)患者病情出现变异时,如实详细记录,及时向护士长报告;⑹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积极参与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1.2.2.2 成立由医、护、药、技、病案等组成的临床路径小组,主要包括预期治疗目标、饮食、检查、康复训练、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和给药方案等,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描述,以便采用临床路径的患者理解[2]。具体措施:(1)住院第一天: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完成护理病史的采集,护理计划的制订,入院健康宣教,各种护理量表,安全检查,清洁卫生等;(2)住院2~3d:完成各种必需的辅助检查项目及血标本采集,评估病情变化,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做好安全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完成各种护理量表,床边护理查房,床旁交接班,执行治疗方案并给予基本护理;(3)住院第1周:修改护理计划,进行自杀行为风险评估,工娱治疗,行为矫正,睡眠护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技能训练,团体心理辅导;(4)住院第2周:在前一周的基础上进行行为适应,技能训练,其他适当的康复护理;(5)住院第3~4周:指导患者认识疾病、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阶段性评估,集体心理护理,做各种适合的团体游戏;(6)住院第5周至出院:家庭适应改善,工作或学习适应改善,做好出院护理指导,包括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完成满意度测评。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一周末、入院第三周末进行HAMD量表[3]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在出院时用自制的病员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测评,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3)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初期和住院期间HAMD量表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测评 例(%)

3 讨论

3.1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护理路径是临床路径中的组成部份,按照医嘱、病情来指导护理工作。临床路径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最终结果就是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效果。科学的管理是流程化的管理,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在规范了护理行为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这也与等级医院评审要求不谋而合。

3.2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满足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病员满意度,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地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对自我的认同度比较低,对治疗缺乏信心。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护士向患者介绍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双方共同制订护理计划,使患者明白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应该如何配合,避免对治疗的担忧和恐惧心理[4]。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抑郁症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所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临床发现:停药过早、服药依从性差、不良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造成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患者预先知道了住院时间、诊疗内容、费用、出院后如何回归社会及降低复发率等详细情况,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达到降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目的。

[1]秦艳玲.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322-2324.

[2]武广华,斑博,黄英丽.临床路径管理在无陪护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05-506.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2001:10,134-135.

[4]杨淑恩,李佳勋,李艳乔.抑郁症护理程序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12-13.

[5]汪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住院日入院住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妈妈住院了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