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2014-09-17梁锦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疝囊管内腹股沟

梁锦超

(广东省开平市大沙卫生院,广东 开平 529300)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管突出,向下、向内、向前,斜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进入阴囊的病症。腹股沟斜疝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者,在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地区非常多见,一般需进行手术治疗[1]。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高低是评价手术成败的最重要的指标[2]。我们从2000年~2010年采用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的方法为100例小儿实施手术,结果未发现复发者,效果显著,现将临床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8例;右侧77例,左侧22例,双侧1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4岁,平均(6.9±1.3)岁,选取的全部患儿均经医师诊断为腹股沟斜疝。

1.2 方法

1.2.1 术前麻醉处理

在手术的当天,从早晨开始禁食5 h,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最大用量不超过0.3 mg。单纯使用氯胺酮4~8 mg/kg臀部肌内注射,首次量最大不超过100 mg。等患儿入睡后送入手术室内,静脉输注5%葡萄糖液。如果手术过程中需要加强麻醉,就静脉追加氯胺酮1 mg/kg。手术持续时间约15~33 min,患儿均能在大概50~70 min后醒来。此麻醉方法,效果良好,保证了手术的安全进行。

1.2.2 切口和腹股沟管内口的定位处理

患儿平躺或头低足高呈10°~25°角,切口选取于患侧下腹自然横纹处,即腹股沟管内环正上方,做一个长约1~2.5 cm的横切口,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横肌,横切开腹膜,进入腹腔。轻轻提起腹膜下缘,向下拉,找出腹股沟管内口和疝内容物。轻轻提起腹股沟管内口附近的腹膜,使内口后唇腹膜与精索分开,以防误伤精索,后轻轻扩大内口,复位内容物,但不能强力牵拉。最后用纱布清除囊内液体。

1.2.3 缝合处理

用4号丝线将囊口后唇腹膜和腹膜切口缝合以闭合腹腔,切断疝囊和腹腔的联系。之后分别缝合各肌层,结束手术操作。

1.3 评价标准

①术后复发:经随访医师诊断,确认是否复发。②手术时间:经临床手术的医师记录手术时间。③并发症:术后3 d诊断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并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中统计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将患儿术后的复发情况、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的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很低,且手术时间短。随访成功的有89例,其中未发现复发患儿。

表1 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大约为2%~4%,1周岁以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腹股沟斜疝多发于男性新生儿,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15∶1[3]。先天性的发育不良是引起腹股沟斜疝的重要病因之一。在胚胎发育时期,胎儿的睾丸位于腹膜后的肾脏下方,即第2~3腰椎旁,由下面的睾丸引带连接到阴囊。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睾丸会逐渐下降,经腹股沟管进入下端的阴囊,外围包绕腹膜和腹横筋膜;紧贴在其前面的突起的包绕腹膜称为腹膜鞘状突。在胎儿出生之前,鞘状突下端紧贴睾丸的一部分转变成为睾丸鞘膜,中间部分和上部收缩成纤维索带。当腹膜鞘状突没有闭锁完全,或者完全未闭锁,腹腔的内容物就会经此管口进入腹股沟管和阴囊内部,构成疝囊,由此形成腹股沟斜疝[4]。小儿腹股沟斜疝大多数是由于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闭锁未完全导致。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股沟外环处出现外突的肿块。初期,在身体用力时,比如咳嗽或身体发力时,腹股沟管外环处肿块会更加突出。之后,肿块会随生长发育而渐渐变大,进入阴囊,偶有酸胀和疼痛感。对于1周岁以下的婴儿,随着腹肌的增强,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可以暂不进行手术[5,6]。1周岁以上的儿童自愈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的药物治疗对腹股沟斜疝效果不明显,提倡在明确诊断之后实施手术修补。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7-9]。传统的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需在腹股沟部做斜切口,分离疝囊时易造成神经和精索血管以及输精管的损伤;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股沟内环口的高低位置导致疝囊结扎难以达到高位。而且,操作时因为疝囊壁较薄,容易破损,缝合难度很大,易出现感染、出血、水肿等问题。疝内容物复位时,常常需要扩大内环的开口哦哦,易造成局部组织创伤加重,亦可造成术后复发。而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的手术方法不需要完全分开剥离疝囊,所以损伤阴囊、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概率大大减少,并且保留了腹股沟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对于附近肌肉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减小了复发的可能性。

腹部自然横纹处的横切口,由于其顺从皮肤纹理的方向,所以瘢痕比较小,切口位置距离尿路较远,受尿路污染和发生感染的概率较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换药过程中,婴儿啼哭,不配合医师的治疗,造成腹压增加,这也是早起的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而本手术采用蛋白线固定切口,术后不需拆线,减少患儿的复发率。

该手术过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平均时间为19 min左右;复发率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很小,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不需要改变腹股沟管的解剖位置,减少复发的危险;麻醉清醒快,恢复快,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小;复发率非常低,效果明显,适用于小儿,值得临床的普遍推广。

[1]陈镜沛,麦淑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5):583-584.

[2]丁善衡.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因素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04-306.

[3]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5):277-279.

[4]张丽,张秋玲.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2):70.

[5]黄晓忠,黄婷,李仲荣,等.门诊手术模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520例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5):96-98.

[6]Shiryajev YN,Glebova AV,Chalenko MV.Strangulation and necrosis of an epiploic appendage of the sigmoid colon in a right inguinal hernia[J].Case Rep Surg,2013,890234.doi:10.1155/2013/890234.

[7]焦喜林,曹树旺,赵增顺,等.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的改进[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51-51.

[8]罗强,丁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改进1398例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8):1272-1273.

[9]Celebi S,Aksoy D,Cevik B,et al.An electrophysiologic evaluation of whether open and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used in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repairs affect the genitofemoral nerve[J].J Pediatr Surg,2013,48(10):2160-2163.

猜你喜欢

疝囊管内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倾斜管内汽水两相流动不稳定特性的数值分析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脱硫废水浓缩系统中烟气蒸发器的管内模拟
碳氢燃料管内氧化结焦影响规律研究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