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4-09-17田广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伤胸腔镜出血量

田广宇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胸外伤为胸外科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为研究治疗胸外伤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胸外伤患者,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胸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所选取的74例患者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1.2)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3例,摔倒伤7例,车祸伤34例,锐器伤30例,合并腹部损伤24例,合并其他损伤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先采用静吸复合对患者实施治疗,双腔管气管插管。传统开胸组患者于前外侧做出切口,于伤口处或第4~6肋间进胸,进行缝扎止血或电凝止血治疗,直接褥式对破裂心脏、膈肌裂口、肺裂伤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取平卧体位,手术侧垫高45°,于7或8肋间腋中线做出一个长度约为1.5 cm的切口,左出胸腔镜孔(术前接受胸腔引流者,将胸管拔出后从原切口将胸腔镜置入其中),根据镜下的探查结果做出一个操作孔,通常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出一个长度为7 cm的切口为操作孔,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将切口延长,或于胸部伤口处直接做出一个操作孔。将吸引器放置用于快速吸净血凝块或积血,保持胸内视野的清晰,并对患者创伤情况进行探查,确定手术方法。使用缝扎止血或电凝止血,在胸腔经下直接采用褥式对肺裂伤、膈肌裂口进行修复。

1.3 检测项目

观察并对比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77.1±18.1 82.0±19.1 8.6±2.3对照组 44 78.3±12.5 176.1±26.2 15.2±1.6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0例,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44例患者中,治愈出院41例,治愈率为93.2%,死亡3例,病死率为6.8%,死亡原因为大血管以及心脏穿透伤,患者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微创技术以及电视胸腔镜的发展,临床不断将其用于治疗胸外伤手术中。胸外伤为胸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占创伤死亡的25%,一般采用开胸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1]。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开胸术以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传统开胸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大,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在传统开胸手术的基础上结合使用胸腔镜对患者实施治疗治疗,临床主要将其用于胸外伤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包括持续性气胸、诊断纵膈损伤、心包开窗术、胸壁出血等方面的治疗,且采用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病死率较低[2]。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通过直视和胸腔镜定向暴露结合,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凭借钛夹、推结器、电钩等器械,减少或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器械,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等优势[3]。胸腔镜下于腋窝下胸壁做出的小切口,不会切断胸壁大的肌肉束,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小切口结合皮下缝合位置较为隐蔽,缩短创口的长度,在一般情况下创口几乎不可见。于腋窝下胸壁做出小切口,避免因后外侧切口而导致患者极易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肩背压迫性缺血,减少切口感染情况的出现[4]。在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外伤时,首先应确保患者为血压动力学稳定者,若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不稳定且出现严重胸部外伤,并不适宜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伤,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可大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患者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将胸腔镜用于胸外伤的诊断以及治疗中,不仅可对胸腔内损伤进行明确的评估,同时可有效治疗多数胸腔损伤,但同时应该注意该手术的禁忌证。术中必须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若患者术侧出现肺萎缩,心脏功能差且对单肺通气的耐受性不良,不应采用该手术治疗。且若患者合并严重胸腹联合伤、心脏严重损伤,较难进行内镜操作的患者,术后可考虑给予患者开胸手术治疗[5]。

[1]龙朝辉.研究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0,29(24):71-72.

[2]袁恺.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疗效对比[J].四川医学,2012,33(10):1760-1761.

[3]Oghlakian G,Maldjian P,Kaluski 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e 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after blunt chest trauma[J].Emergency Radiology,2010,17(2):452-453.

[4]曹洋,宗声,杨其伟.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疗效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120-121.

[5]徐驰,初向阳,薛志强.电视胸腔镜诊治胸外伤的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34(1):562-563.

猜你喜欢

外伤胸腔镜出血量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