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2014-09-17路恋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负性心绞痛心肌梗死

路恋英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总医院心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笔者采用系统护理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改善负性情绪效果确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鹤煤总医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11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特征性心电图和血清生物标志物动态检查确诊,符合叶任高等著[2]《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功能不全病史、严重心律失常、沟通障碍和无法判定疗效等患者,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36~76岁,平均(51.6±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2 h,平均(6.4±3.5)h;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Ⅰ级33例,Ⅱ级43例,Ⅲ级15例,Ⅳ级24例;伴高血压34例,高血脂25例,糖尿病22例。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和伴发疾病等方面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就诊后,所有患者立即给予持续吸氧和心电监护,选用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镇痛;迅速静脉开放静脉通道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若无溶栓禁忌证给予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等药物溶栓治疗;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给予他汀类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和稳定粥样斑块,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抗心律失常。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宣教、生命体征观察和输液护理等措施;实验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改善胸痛护理、预防潜在并发症护理和活动无耐力护理等措施。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末,观察护理干预对心绞痛发生率与负性情绪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发生率:采用心电图运动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老年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出院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情况。②负性情绪[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价患者的心理感受和躯体症状,分数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分数越高,提示抑郁情绪越严重。分别在干预前和出院时记录负性情绪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绞痛发生率

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13.79%(8/58)明显低于对照组29.82%(17/57),χ2=4.3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负性情绪

两组均能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①P<0.05,②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③P<0.01

3 讨 论

3.1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方法与措施,说明远期存活和心绞痛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范围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指导患者家属和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宜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有效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患者应适当减少日进食总热量,选用低脂和低胆固醇食物,限制饮酒和蔗糖等食物摄入[4];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类食物,严禁暴饮暴食,禁止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生活要有规律,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等为原则,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和活动习惯;随身携带药物,定期复查;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自救措施,有危机征兆者应立即护送就医。

3.2 改善胸痛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详细记录意识和尿量,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绝对卧床12 h,保持环境安静和舒适,减少探视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缓解焦虑情况;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每日晨起温开水冲服20 mL蜂蜜水以预防便秘,降低排便时用力;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给予间断和持续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 L/min,通过面罩吸氧提高氧分压,改善心肌缺血和缓解胸部疼痛;必要情况下给予哌替啶50~100 mg等药物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以缓解疼痛[5];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改善心肌再灌注,缓解疼痛;溶栓治疗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溶栓方法,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3 预防潜在并发症护理

心律失常、猝死、心力衰竭、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潜在并发症[6]。护理人员应常规准备除颤器、起搏器以及各类急救药品,若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积极配合医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咯痰和气急等表现,随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常规准备急救器械和药品,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急救过程中注意输液的滴速和输入液体的液体量,预防心脏负荷过重而加重心脏负担;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心排血量减少和外周血管灌注不足等症状,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升压药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3.4 活动无耐力护理

康复训练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年龄、疼痛、进展、梗死部位、梗死面积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定;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在护理人员监护下开展康复训练,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小于该范围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超过该范围可退回到上一次运动水平。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改善胸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和活动无耐力护理等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许凤莲,方建萍,叶兰芬.护理干预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90-91.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

[3] 惠华.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1):3053-3054.

[4] 邵小亚.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20-1421.

[5] 李琪.放松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254-256.

[6] 王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74-375.

猜你喜欢

负性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